闽南风水 泉州闽南风水派( 二 )


让我们沿着深深的古巷探幽寻宝,也许能听到很多精彩的故事 。再走一百外米,巷中有座奇仕宫,里面供奉着专事妇女生育、儿童健康的奇仕妈祖,不论春夏秋冬,一年四季这儿香火缭绕 。每当金光灿烂的曙光从天边倾泻而下,把一条小巷照得透亮 。奇仕宫口旁边有一条长石凳,住在小巷周围的老人都喜欢来这里聊天,三三两两地坐在石凳上晒太阳,一直坐到月色朦胧 。这些老人讲古论今,哪家娶媳妇;哪家儿子做生日,哪家老人去世,每个人的心里都知道得一清二楚 。甚至你剃了个头,他穿了件新衫,都是老人茶余饭后的谈资 。也不知谁起的头,什么三国水浒梁山好汉;红楼梦十三金钗佳人,你先讲然后他接着讲,一出无头曲,断断续续将一段故事讲完,有时讲古人讲到激动处会敲桌拍凳,不知道的以为在吵架 。而听的人,闲着就卷上一支烟,深吸一口,然后从鼻孔里冒出来,那一缕袅袅青烟就这样随着琅琅的笑声飘向云外 。天长日久,这里便成为话仙讲古的好所在 。那时候,我经常挤在大人身边湊闹热,有时听不懂会问:“谁是李逵,谁是李鬼?”大人就摸摸我的头壳,说:“孩仔人有耳无嘴,好好听,以后就知道 。”生活跟放电影不一样,没有布景,没有序曲,不需要导演,也不需要台词,装腔作势给谁看,他们只需要简简单单地过日子,这才是普通人的生活 。走到巷尾,大寺后有一片龙眼树,放学后,孩子们吆五喝六地在那里捉迷藏,玩丢烟盒 。每当龙眼熟了,我们就偷偷爬树摘龙眼吃,那多汁脆嫩的东壁龙眼,那甜甜的味道,珍藏着我童年多少快乐,多少甜蜜的梦想呵 。长大后,那甜蜜的梦仍留下我的眷恋 。这里的小巷留存着属于每一个人的记忆 。
“忠义”牌坊成就古巷名
古城名刹开元寺坐落在西街,是泉州地标性建筑之一 。寺前紫云屏的后面有一条小巷,“三朝”宰相留正居于此,故有“三朝元老”坊之称 。永春人留正曾历任三个皇帝的丞相之职,南宋当朝为表彰留正勤政为民,治国安邦之政绩,昭示后世,即在巷中立有“三朝元老”牌坊两座,所以此巷就叫“三朝巷” 。其实,巷名的故事说也说不完,除了开元寺、东西塔、城心塔,名人宅第、近现代洋楼外,还有古民居以及附于其间的名贤逸事、民间传说,把它们一一贯穿起来,西街就是一座活生生的历史博物馆 。如孝感巷口原有一座“孝感动天”牌坊,是明朝为表彰朱则文事母至孝事迹而立的牌坊,现已无踪迹 。而裴巷因巷口旧有“裴仙宫”得名 。甲第巷出了“温陵甲第破天荒”的欧阳詹,在甲第巷欧阳詹故居遗址历史陈列室至今仍游人络绎不绝 。这条千年古街,曾经居住过历朝历代的官吏和名人,据统计,已知历史名人故居含遗址有二三十处,自唐代欧阳詹开始,几乎每个朝代都有大人物与西街结缘 。如枢密府院事刘昌言的“奇士坊”在台魁巷内;布政使史朝宜的“大方伯府”在西街影剧院一带,后改为史氏大宗祠;史继偕的“相国府第”在西街影剧院右,即会通巷北口斜对面;粘本盛都察的“粘氏大宗祠第”在西街头(今泉州影剧院一带) 。吏部员外郎石起宗的“榜眼第”在井亭巷内;陈用进士的“秦赋坊”第在井亭巷;侍郎赵不流的“侍郎第”也在井亭巷;吏部主事杨端仪的“解元坊”在旧馆驿巷内水陆寺东;南宋宰相曾从龙的府邸在曾井巷内;相国李廷机府邸在甘棠巷;著名理学家蔡清故居则位于孝感巷内;明万历太仆寺少卿杨廷相、广东提学副使擢湖广参政陈鸣华两家家族的故居也在文魁巷 。西街,真是一条“坐山”、“向水”、“三元九运”、“流年飞星”的风水之道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