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为生态版图初显现,余承东宣布:鸿蒙,成了( 三 )


目前看来 , 搭载HarmonyOS的N部分还未有具体数据 。 要知道 , 华为在受到美国打压之前 , 其智能手机的出货量稳居全球前三 , 有着庞大的存量市场 , 升级HarmonyOS从存量做起相对容易 。 然而 , 在美国芯片禁令的制裁下 , 华为的高端手机芯片面临缺货的困境 , 5G手机处于断货的状态 , 新近推出的手机也只有4G芯片可用 。 在“5G换机潮”的背景下 , 可以预见华为手机在市场上难有增长 , 而推进鸿蒙系统在增量设备上的搭载 , 才是硬仗的开始 。
华为的生态战略能走多远?外界也有不同的看法 , 颇受质疑的便是华为也在自己的系统上造大量设备和应用 , 同时当裁判员和运动员 , 与合作伙伴竞争分蛋糕 , 如此而言生态难以做大 。
在细分领域如智慧城市、智慧交通、智能家居、智慧办公、智慧安防等行业 , 华为都有不同程度涉足 , 既有解决方案 , 也有设备支持 。 在移动互联网领域 , 华为也推出了自己的社交软件畅连 , 办公软件WeLink , 华为支付 , 似乎也有了泛“互联网化”的苗头 。 华为曾强调说:“上不碰应用 , 下不碰数据” , 如今一些业务边界似乎正变得模糊 。
而事实上 , 在美国制裁的困境下 , 华为开辟“多元”业务也不难理解 。 在手机业务遭遇巨大的情况下 , 华为也需要找到新的增长点 。 与车企联手造车以及帮车企卖车、发力TOB业务和云服务等等 , 背后无一不指向艰难时期的自救之举 。
不过 , 从做产品到做生态 , 需要企业有更多的包容、融合和共赢的精神 。 华为一名内部人士谈到过去华为做产品 , 合作伙伴跟不上 , 华为就下场自己做 。 而做生态不一样 , 大到头部企业 , 小到中小微企业 , 大家的能力层次不齐 , 对技术、商业、合作的理解都不一样 , 需要更多地共创共赢 。 “过去把产品做好 , 卖出去就赚到钱 。 但是做生态 , 要让别人先赚钱 , 就这一个标准 。 ”
余承东也表示:“华为把生态业务的发展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 华为将不遗余力的帮助合作伙伴实现产品智能化、场景化 , 提升消费者体验 , 实现华为、合作伙伴、消费者三方共赢 。 ”
采写:南都采访人员 程洋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