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行业之所以“受伤”严重 , 还有一部分原因在于半导体制造商将更多的产能分配给了消费电子产品 , 相对而言 , 分配给汽车芯片的产能要少得多 , 以至于“缺芯”问题在汽车行业更为显著 。
为了解决眼前的烦恼 , 通用汽车(General Motors)首席执行官玛丽·巴拉(Mary Barra)在9月时表示 , 通用汽车将一改过往向供应商购买芯片的模式 , 开始与制造商直接建立联系 。 有通用汽车做例 , 可以预见未来或会有更多的汽车厂商会尝试绕过代理商和分销商 , 自行主导汽车芯片交易 。
如今 , 地位堪比“皇帝女儿”的芯片市场火热一片 。 对于加价又签长期协议的现象 , 马天诣向21世纪经济报道采访人员表示 , 如今签订一至三年的长期合同已经成为芯片行业的一种新的行业规范 , “多了额外的5%-10%的定价权 , 更倾向于买家是为了‘确保零部件安全’ 。 ”
有人囤积居奇?
芯片的应用范围甚广 , 从消费、汽车到人工智能等领域都能看到它的身影 。 据悉 , 全球有多达169个行业 , 一定程度上受到芯片短缺影响 。 牵一发而动全身 , 芯片产能的恢复进程自然也引来了各个行业的目光 。
其中 , 作为全球封测重镇的马来西亚备受关注 。 目前 , 全球范围内有超过50家半导体公司在马来西亚有投资 , 几乎涵盖所有半导体巨头 , 且封装测试是芯片交付前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 。 所以外界普遍认为 , 若马来西亚能从疫情中恢复 , 则有望改善芯片短缺的现状 。
而近期 , 马来西亚疫情的缓和也让外界看到了芯片行业复苏的希望 。
截至10月20日中午12时 , 在过去24小时该国新增新冠肺炎确诊病例为5516例 。 从18日到20日 , 马来西亚确诊病例均维持在5000例到6000例之间 , 较上周日均确诊病例逾7000例又进一步下降 。 疫情数据全面向好 , 对此 , 马来西亚的卫生部总监努尔·希沙姆认为 , 这让该国在防疫措施下重新开放“更有说服力” 。
对于接下来一段时间的芯片产能情况 , 马天诣表示看好 。 “当地封测产能约占全球封测产能的13% , 预计马来西亚疫情缓解后全球芯片效能将提升10%左右 。 ”他向21世纪经济报道采访人员预测道 。
尽管前景乐观 , 但这不意味着芯片制造恢复就能如外界所想 。 毕竟 , 近期芯片行业还出现了炒货的行为推高芯片价格 。
自2020年芯片缺货愈演愈烈后 , 一些芯片代理商为了赚取高额的差价而选择了囤货甚至是炒货获取利润 。 原三星电机的一名负责人曾向媒体透露 , 有部分中国企业在全球市场上正在以最高20倍的价差收购芯片 。
今年9月 , 上海锲特、上海诚胜、深圳誉畅3家经销企业因大幅加价销售部分汽车芯片被市场监督总局处以罚款 。 上述的几家企业哄抬汽车芯片价格 , 如进价不到10元的芯片 , 以400多元的高价销售 , 涨幅达40倍 。
“炒货”显然已经成了一种新的生意 。 除此之外 , 还有商人通过囤积芯片加剧紧缺现象 , 以此达到囤积居奇的效果 。
近日 , 台积电董事长刘德音在接受采访时就表示 , “在供应链的某个环节上 , 一定有人在囤积芯片 。 ”这一判断 , 是基于芯片行业的高度分散性 。 据了解 , 半导体工厂制造一块芯片需要400—600道工序 。 除工厂外 , 从材料、设备到代工生产 , 都建立在全球分工的基础上 , 任何环节发生“堵塞”都不奇怪 。
“部分芯片是通过渠道销售的 。 大客户是直销 , 渠道这一部分会存在囤货现象 , ”马天诣也向采访人员进一步解释称 , 就是渠道这一部分芯片的价格是高于原厂的 。
尽管行业乱象频发 , 但马天诣认为 , 芯片行业反而迎来黄金发展期 。 “供应链环节受阻虽然影响到下游行业 , 但是对于芯片行业来说 , 芯片提价 , 半导体巨头纷纷扩产 , 芯片行业则迎来了黄金发展期 。 ”他向采访人员说道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