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肾成功植入人体,但器官移植新时代还远未到来( 二 )
如今 , 这样一套“配型——终身服药”的同种异体器官移植方法已经成为临床上的器官移植常规 。
但现在需要接受器官移植的患者远多于每年能够用于移植的器官 。 有数据显示 , 中国每年约有30万人需要器官移植 , 受器官来源、经济条件、医疗条件的限制 , 每年仅有约1万人能够接受移植手术;美国每年等待器官移植的患者大约有12万余人 , 能够顺利进行移植的也不到3万人 。 这也一定程度催生了“器官买卖”这一黑色产业 。
如何解决器官供体缺失的问题成为学界和业界的关切所在 , 大家也将视角再次回归到异种器官移植上 。
猪何以成为“最佳”供体来源?
据悉 , 通过在山羊、狒狒、兔子、狗身上的一轮失败实验后 , 猪受到了人们的关注 , 并被视作理想的器官供体来源 , 原因在于猪来源丰富 , 且身上的很多器官大小 , 如心脏、肾等跟人差不多大小 , 其发挥的功能作用比较类似 。

文章图片
图1/1
人和猪身上的器官大小比较 , 图片来自nai500.com
不过 , 即便是移植猪器官 , 也仍然会面临两个问题:首先 , 还是免疫排斥反应 , 如果移植的器官未经进行免疫同源化 , 很容易会引起我们自身的免疫细胞的杀伤 , 最终导致器官移植失败;其次 , 移植器官可能存在病毒 , 给受体造成不可估量的伤害 。
为解决上述问题 , 科学家们尝试利用基因编辑技术来“扫除”许多猪与人之间的生物障碍 , 推动异种器官移植 。
据悉 , 美国率先培育医用猪 , 2003年美国Revivicor公司创造了世界上第一个敲除α-gal的克隆转基因猪(GTKO猪) , 到现在美国的异种皮肤移植已经获得了临床试验批复 , GTKO猪成为世界公认的供体基础 。 此次新闻报道的用于器官移植的猪 , 便是来自Revivicor公司 。
图片来源:IC Photo
不过 , 这也只是异种器官移植的基础而已 , 待解决的问题还有很多 。 目前看 , α-gal敲除后能够逃避超急性排斥反应 , 但它仅是超急性排斥反应靶点中的一个 , 其它靶点还有不少 , 譬如CMAH基因、β4GalNT2基因和ASGR1基因 , 如若把它们全部敲除 , 则可能把异种移植超急性排斥反应可能性降到最低 。
CMAH基因:这个基因编码的酶所催化生成的N-羟乙酰神经氨酸(Neu5Gc)是起异种移植排斥反应的重要非半乳糖抗原 。 CMAH 基因存在和表达能够引起异种移植免疫排斥;
β4GalNT2基因:β4GalNT2基因编码的酶能够催化Sd(a)血型抗原 , 当猪的器官移植到灵长类动物后 , Sd(a)血型抗原能被免疫球蛋白结合而引起免疫排斥反应;
【猪肾成功植入人体,但器官移植新时代还远未到来】ASGR1基因:ASGR1蛋白在猪血管内皮细胞表达 , 可以被受体的免疫细胞识别并攻击 , 引起急性的血管内凝血 , 造成猪器官的快速失活 。 同时 , 还可以诱发异种移植后受体发生血小板减少症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