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图片
这次 , 他依旧将视野投向广阔的社会议题 , 但姿态是和每个人平等的 , 并把讲述时代故事的权利“交接”给程序员 , 由他们真正作为“主角”去讲述鲜被听到的心声 。
第一个故事围绕刚过去不久的720郑州大暴雨事件 , 程序员废寝忘食抢修被水淹的数据中心 。 第二个故事讲述了春运期间 , 因全民抢票导致铁路购票系统一度瘫痪 , 产品运营工程师日夜奋战解决bug只为保障每个人的团圆路 。 第三个故事刻画了我们当下正经历的新冠疫情 。 一份疫情地图打破了疫情期间个体“孤岛”状态 , 给惴惴不安的人们带来了安慰 。
如果说在《我们的时代》里 , 张朝阳的演讲点燃了大众 , 每个人都能找到属于自己的圈层从而找到情绪燃点;那么《萤火担当》则涵盖了让人去感受、去品味、去揣摩的成分 。
从程序员自身出发的叙事 , 一反网络上刻板的“社交形象” 。 那些放大了的怀疑、失落、焦虑、无力感 , 以及最后的选择的坚持和担当 , 没有冗杂的细节 , 呈现的是个体面对困境、抉择时最真实的状态 。
文章图片
影片在着眼于宏大的主题之下也不失人情味儿 。
这份细腻的人情味儿融进影片里成为贯穿在本片始终的一个隐喻:萤火担当 。 程序员们犹如散落在各个岗位上的萤火 , 散发着微小但并不渺小的光芒 , 汇聚一起成为改变时代的力量 。
影片中有一段朴实真挚的话 , 对“担当”在新时期下的内涵做了重新诠释:
如果说那些曾经向上的时代力量
是由个人牺牲汇聚成的浪
那么 , 站在今天
你可以不万丈光芒 , 但不要停止发光
因为那些看似波澜不惊的日子
终会在某天让我们看到坚持的意义
那些看似平淡无奇的故事
在新时代下演绎着同一种信仰 , 担当
新时代的担当 , 无需歌功颂德的褒奖
而是发自内心的理所应当
历史上牺牲的沉重感在影片中被轻轻放下 。 面向新时代 , 个体从内心深处迸发出的强烈使命感 , 给“新时代担当”赋予了一份更积极向上、勇于争取的意义 。
这份“担当”因传承而厚重 , 而非因牺牲而沉重 。 从上世纪时代先锋到互联网精英再到大众群体 , 社会责任一代代交接下去 , 传递着这样的信念:无论什么时代 , “担当”的精神始终一脉相承 。 时代思潮之下 , 这是属于新一代群体的“精神飞地”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