昙花:静态雪花堪比洁,幽香莲叶与同清

阳台上养了一株昙花,两年多了,发出丛丛墨绿色的叶片,长得高大而茂盛。中秋节前,它的叶片间抽发出几朵花蕾,不消几日渐渐饱满起来,我也没有十分在意。
一日晚,和几个文友吃酒回来,忽嗅到满室漾起奇异的清香,顿觉神情为之一爽,及至寻着花香观看,洒满月光的阳台上,三朵硕大的昙花不知何时竟然绽放了,素白素白的,像莲花又似乎比之更为圣洁,像玉兰又有些许孤傲,缕缕香气愈发馥郁。我仿佛乘着月光的仙人,在梦幻之中飞临遥不可知的仙界了......
昙花,仙人掌科、昙花属、附生肉质灌木植物,是著名的观赏花卉,其名繁多,琼花、昙华、鬼仔花、韦陀花皆为所属。它还享有“月下美人”之誉,每逢夏秋时节,孕育了数载的昙花含苞待放,当夜凉如水、繁星满天、月华皎洁时,它倾尽全力展现美姿秀色,人们往往沉睡于酣甜的梦乡,素净芬芳的昙花转瞬已闭合而凋萎,其花开过程短暂得仅有三四个小时,故有“昙花一现”之说。
昙花星辉月光之下盛开,美丽只有短短的瞬间,这种习性与其原产地有着密切的关系。昙花原产美洲墨西哥至巴西的热带沙漠中,那里的气候灼热而干燥,为了避开强烈的阳光曝晒,它选择在夜间凉爽时开放;缩短开花时间,是为了减少水分的损失,有利于它的生存。十七世纪中叶,昙花由荷兰人引进台湾,进而传入大陆,其夜间短时间开花的特性,一直传续下来,代代不息。

昙花:静态雪花堪比洁,幽香莲叶与同清

文章插图

昙花传入我国不过三百多年,所以描写昙花的诗词没有其他花卉多,但这并不妨碍昙花那令人心悸的美丽。清雍正元年进士、曾任巡视台湾监察御史的范咸,入台之后即被昙花的美艳圣洁所倾倒,写诗赞曰:
一茎数蕊尽丛生,粉晕檀心画不成。
静态雪花堪比洁,幽香莲叶与同清。
已蠲浓艳消尘劫,应散诸天入梵声。
传是西方来小种,净因我亦未忘情。
——《昙花》
这是一首较早赞颂昙花的诗歌,该诗描写的是昙花一茎数朵的美丽景象,那样的清雅那样的风韵,任技艺怎样高超的画师也难以描摹得出。像雪花一样皎白,像莲叶一般清香,早已消泯了尘世的腌臜与劫难,带给我们缕缕圣洁的佛香和空灵的梵唱啊!这从西方漂洋过海而来的圣品,把作者的身心过滤得那么纯净,忘却了凡俗的情愫。
昙花后来成为佛教圣花,故又称为“韦陀花”,被列入护花侍神。清康熙年间台湾郡丞孙元衡诗曰:
一丛优钵昙花好,移得西天小本来。
日色烟光浮紫气,凌空谁为筑瑶台。
从西方传来的奇异花卉,仿佛生在佛具钵盂之中,昙花濡染了禅宗佛意,氤氲而起的紫气升腾,好似谁为它筑起了高高的瑶台。为此,清末诗人周延俊题长沙岳麓山云麓宫云:
坐定昙花香古榻;敲残尘梦随疏钟。
赋予了昙花深奥的禅理佛法。

昙花:静态雪花堪比洁,幽香莲叶与同清

文章插图

清代性灵派代表诗人袁枚说得更是精妙:
清角声高非易奏,优昙花好不轻开。
须知极乐神仙境,修炼多从苦处来。
清角是古乐调名,相传演奏之时有大风大雨突至而来的气势。诗意是说:像清角那样高亢激昂的乐调,并不是能轻易演奏出来的;昙花之所以特别美好珍贵,正因为它不轻易开放。若要成仙成佛,不下苦功真功修炼,是万万不行的!
不过,我以为昙花的美,还是移植凡间的平素之美为妙,它给人以亲和,让人有所感悟。近代国学大师饶宗颐写有一首长诗《优昙花诗》,其中说: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