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历史:4个不完整切片告诉你大明灭亡的原因!

一个叫老实人吃亏流血又流泪的王朝,  
命再硬,也救不回来!  
取几个片段 。  
   
万历十九年 。  
明朝兵科给事中侯先春是个老实人 。  
比起同行们“阅视辽东”的走过场,他在辽东“足迹无不遍历”,真实走遍了当地山山水水 。  
提到了辽东一个大问题:缺马 。  
古代战争条件下,战马自然是重要战略资源,像辽东这种战略要地,更是一天不能没马 。  
可在侯先春笔下,辽东这“缺马”,缺的太怪:  
难道是明朝当时没马?  
当然不是 。  
这时明朝通过西北西南的“互市”贸易,每年都赚取大量上好“市马”,多到北方各边镇都用不了 。  
还照着名臣方逢时的建议,杀了多余战马煮肉,给将士们“改善生活” 。  
那难道是朝廷不拨给辽东战马?  
那更不是 。  
对于辽东这种战略要地,大明往往优先供应优良战马 。  
侯先春还写下了另一个怪事:“而辽之最不堪用者亦马,辽之最耗国储者马” 。  
也就是再膘肥体壮的战马,送到辽东也活不长,没多久就莫名其妙死掉 。  
朝廷一批批的送来战马,再一批批“速死” 。  
咄咄怪事 。  
走遍辽东的“侯大言官”,百思不得其解 。  
而这个奇怪的问题,十几年后巡按辽东的名将熊廷弼,才终于找到答案:  
哪里是辽东的水土不好啊,上好的马送到辽东军营里,立刻就被军官士兵们往死了虐待,虐死了就杀马卖肉 。  
为何要如此?  
因为当时明朝的“马政”已坑到家 。  
将士们如果老老实实养马,那从草料补给到战马核验,处处都要向相关官员送钱行贿,养一年就得活活赔死 。  
还不如把马合理合法“养死”,大家好歹能卖马肉分点钱 。  
正如熊廷弼奏疏里的一句名言:“是官与军无一人而不咒马之速死者” 。  
曾横扫四方的辽东铁骑,也就这么“合理合法”的衰落下去,然后在新崛起的八旗骑兵面前,输了个稀里哗啦 。  
   
与侯先春遭遇类似的,还有崇祯初年的另一位老实人——广州府推官颜俊彦 。  
明末,空前发达的海上贸易,广州泉州等地都是出名的“黄金口岸”,红红火火的对外贸易,也叫明朝赚取了全世界的白银 。  
以当代学者统计,明朝最后七十年,单菲律宾马尼拉一地,就有5300万比索的白银流入中国 。  
日本流入中国的白银也在7000万两以上 。  
甚至西方学者认为,晚明至少赚走了世界三分之一的白银 。  
为什么赚了这么多钱,晚明王朝却偏偏没钱?  
时任广州府推官的颜俊彦,精准找到了直接原因:走私 。  
确切说,是官商勾结的猖狂走私 。  
当时广州的走私有多泛滥?  
同时代广东学者屈大均的话说:当时只要有人来广州做官,那这人全家就像过节一样高兴,因为“以为十郡膻境, 可以属餍脂膏” 。  
躺着收钱捞油水了——主要法子,当然就是走私 。  
走私的法子,更常见简单粗暴 。  
颜俊彦很快发现,合法出海的商船,哪怕你守法纳税,但只要没给经办官员好处,说你违法就违法,照样给你“盖戳” 。  
相反那些一分钱税不交的走私船,只要好处给足了,便能“合法”的大摇大摆出海 。  
这还算是“小钱”,颜俊彦更查明:  
当时广州府缉查走私的三大衙门,即香山县衙、香山参府、广州市舶司,早已完全腐化 。  
他们三家密切配合,给走私船开绿灯放行,派战船给走私船护航,甚至给走私犯站台,帮忙消灭作为竞争对手的合法商人 。  
颜俊彦慷慨上书,要求严查这三大衙门,可从巡按御史到总督,都是装聋作哑,折腾下来,抓了几个小吏做替罪羊而已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