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平唐简陵 唐祖陵风水】邓海:陕西省兴平市人,自由摄影师 。从事摄影30多年,现为雅昌签约摄影师、亚朵签约摄影师 。
2001年,被陕西省文联授予“德艺双馨”艺术家称号 。
2015年,《远古的梦》入围 “侯登科”全国纪实摄影展 。
2015年,出版专著《木轮车记忆》一书 。
2015年,《木轮车记忆》参加平遥国际摄影展 。
2016年,《公益光影助学工程》聘为该工程的形象大使 。
2017年,《往事千年?唐陵下》参加第七届大理国际影会大展 。
2017年,《往事千年?唐陵下》参加第七届土耳其布尔萨国际摄影艺术节 。

文章插图
唐代开国皇帝李渊—献陵

文章插图
唐睿宗李旦—桥陵
在中国陕西关中地区,蒲城县由东向西,经富平、泾阳、礼泉直至乾县共六县的渭北高原上,一字型分布排列着唐代帝王的十八座陵墓 。这些陵墓前的石雕、石马、石人各不相同,它们代表着当时年代的文化,每一尊石雕背后都有一部动人的故事,承载着厚重的历史 。经历了漫长的岁月洗礼,长年累月的风雨侵蚀和人为损毁,石雕本已沧桑的面容伤痕累累,但它们仍然忠实地守卫在唐陵前,静观风云变幻,似乎在等待有人们来关注自己往昔的辉煌 。

文章插图
唐肃宗李亨—建陵

文章插图
唐德宗李适—崇陵
唐代帝陵在中国帝王陵寝制度史上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它不仅汲取了前世帝陵的诸多元素,而且对后代帝陵影响深刻,可谓承前启后,继往开来 。屹立千年的唐陵保留着丰富的历史信息,映照着李唐社会的重大变革,极富研究价值 。毋庸置疑,唐陵是唐代以后各个朝代礼仪制度的典范,也是贵族官吏乃至平民墓葬应遵循的标尺,与其他墓葬一起反映出社会的等级秩序 。帝陵的排列、陵园的布置,建筑石刻的样式,以及背后的丧葬观念、习俗、礼仪、制度,甚至带有个性化的奢华与节俭,都直接影响着一个时代各类墓葬的基本面貌和演变 。而高大的封土山丘,宏伟的陵园布局,屹立的石刻雕像,形成物化的礼法标示,在人们的视野和常规的祭奠活动中,无不影响着后世的生活 。

文章插图
唐德宗李适—崇陵

文章插图
唐宪宗李纯—景陵

文章插图
唐武宗李炎—端陵.
欲图皇权永固,希望家族永享奢华,于是,帝王陵便成了礼仪和制度的集中体现 。帝王葬身之地也被视为江山社稷的象征,皇家陵寝的风水更被认为会影响整个国家的命运 。所以,帝陵是封建王朝兴衰和社会经济状况的缩影 。唐代帝王陵寝占地规模之大、耗费之巨,直接反映出当时社会的经济状况 。

文章插图
唐宣宗李忱—贞陵

文章插图
唐陵下的子民
因为风水因素所致,唐帝十八陵葬地往往山高坡陡,土地贫瘠,农业机械无法使用 。所以,一千三百年来,住在唐陵脚下的农民一直面朝黄土背朝天,沿用最原始的方式从事农耕生产 。尽管如此,唐陵周围的守陵人世世代代生活在这里,老人去世也都埋在这里,他们守望千年唐陵,祭祀逝去的祖宗 。守陵人平时打扫陵墓,巡山,防止有人盗墓,在陵墓周边的沟沟坎坎种一些庄稼、蔬菜维持生活 。尽管有一部分人走出山野,融入了城市,然而还有一些人仍在坚守,他们是那些逝去千年的皇帝最忠实的卫士,他们是这个时代最值得尊敬的无名英雄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