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座悬索桥的施工方法

1、第一座悬索桥的施工方法1、根据结构特点,主缆架设可以采取在便桥或已浇筑桥面外侧直接展开,用卷扬机配合长臂汽车吊从主梁的侧面起吊安装就位 。
2、缆索的支撑方法为避免形成绞,将成圈索放在可以旋转的支架上 。在桥面每4-5m,设置索托辊(或敷设草包等柔性材料),以保证索纵向移动时不会与桥面直接摩擦造成索护套损坏 。因锚端重量较大,在牵引过程中采用小车承载索锚端 。
3、缆索的牵引,牵引采用卷扬机 , 为避免牵钢丝绳过长,索的纵向移动可分段进行,索的移动分三段,分别在二桥塔和索终点共设三台卷扬机 。
4、缆索的起吊,在塔的两侧设置导向滑车,卷扬机固定在引桥桥面上主桥索塔附近,卷扬机配合放索器将索在桥面上展开 。主要用吊车起吊,提升时避免索与桥塔侧面相摩擦 。当索提升到塔尖时将索吊入索鞍 。在主索安装时,在桥侧配置了3台吊机,即锚固区提升主索塔顶就位吊机和提升倒链 。
5、拉索锚固端牵引到位时,用锚固区提升吊机安装主索锚具,并一次锚固到设计位置 , 吊机起重力在5t以上;主索塔顶就位吊机是在两座塔的二侧安置提升高度大于25m时起重力大于45t的汽车吊,用于将主索直接吊上塔顶索鞍就位;主索在提升到塔顶时,适当的时候用塔上提升倒链协助吊装 。
2、我国第一座商用大型核电站是什么我国第一座商用大型核电站是大亚湾核电站 。大亚湾核电站位于广东省深圳市大鹏新区大鹏半岛,离香港尖沙咀直线距离51公里 。拥有两台百万千瓦级压水堆机组,生产的电力80%供应香港 , 20%供应广东,是中国大陆第一座大型商用核电站 。
大亚湾核电站于1987年开工建设,1994年2月,1号机组投入商业运行 。同年5月,2号机组投入商业运行 。
截至2018年12月31日,大亚湾核电基地累计上网电量达7098.48亿度,其中对港供电累计达2488.18亿度 。
3、中国人自己创办的第一座广播电台是是哈尔滨广播无线电台 。哈尔滨广播无线电台是中国首座无线广播电台 , 于1926年10月研制成功,创始人是刘瀚 。1926年10月1日,哈尔滨无线广播电台正式广播 , 每天广播2小时,内容为钱粮行情、新闻等 。
刘瀚1891年(清光绪17年)生于河北省通县(今北京通县) 。清末宣统年间,他曾在保定、北京、哈尔滨等地从事有线电报通讯工作 。
刘瀚是一个酷爱电报通讯事业,刻苦钻研电报通讯技术的有志之士 。他决心为我国的无线电报事业、特别是在无线广播事业方面做出成绩来 。
刘瀚在不断熟悉精通有线电报和无线电报通讯技术的基础上,经过3年多的改造和创建,终于研制成功我国首座无线广播电台——哈尔滨广播电台 。
4、我国第一座地热发电站是哪一个1、我国第一座地热发电站是汤坑邓屋地热发电站 。1970年,中国科学院在广东省丰顺县汤坑镇邓屋村建起了发电量60千瓦的地热发电站 。这是我国第一座地热试验发电站 。
【第一座悬索桥的施工方法】2、1970年8月,中国科学院地质科学研究院、广东省水电厅等10多个单位派员前来丰顺筹建邓屋地热发电试验站,投资10万元,自行设计、制造、安装一台86千瓦发电机组 , 年底建成中国第一座地热发电试验站并调试发电成功,地质部长李四光特拍电报祝贺,称发电站填补了我国地热发电的历史空白 。这座地热站不仅填补了中国地热发电的历史空白,还培养了大批地热发电专业人才 , 堪称中国地热发电的“启蒙地”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