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心灵触摸世界 用骨雕讲述故事——访新疆和静县非遗传承人根登加甫( 二 )


【用心灵触摸世界 用骨雕讲述故事——访新疆和静县非遗传承人根登加甫】蒙古族的骨雕 , 源于他们在长期的牧区生活中 , 用羊角等骨物制作解绳器、鼻烟壶、顶针等生产生活工具 , 之后发展为具有深厚文化底蕴的艺术创作 。 骨雕创作 , 需要先在纸上描绘出轮廓 , 之后根据作品所需的形状、颜色 , 去山中、屠宰场或者牧民家中 , 选取最贴切适合的骆驼、牛、羊等动物的骨、角为原材料 , 将其在打磨机、刨光机上进行恰到好处的加工后 , 便可以初步拼接成创作的画面了 。
用心灵触摸世界 用骨雕讲述故事——访新疆和静县非遗传承人根登加甫
文章图片

骨雕非遗展品《融合》(图片由根登加甫提供)
在现代化进程中 , 古老的蒙古族骨雕艺术几乎面临失传 。 “骨雕是蒙古族的民间传统技艺 , 古老的先民用骨头制作各种生活器具 , 但现在从事这门手艺的人越来越少了 。 ”根登加甫说 。
经过根登加甫多年的艺术实践 , 古老的蒙古族骨雕艺术被列入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 使其得到了充分传承发展 。 更值得一提的是 , 根登加甫还将他的骨雕艺术 , 无私地传授给巴音布鲁克镇的村民 , 让他们制作的骨雕作品 , 成为巴音布鲁克景区的旅游产品 , 呈现给来自疆内外的游客 , 使他们爱不释手 。 这门技艺在他的带领下焕发出勃勃生机 , 成为村民们增收致富的一条捷径 , 他被当地百姓亲切地称为“根大师” 。
用心灵触摸世界 用骨雕讲述故事——访新疆和静县非遗传承人根登加甫
文章图片

根登加甫给学员们传授骨雕技艺 。 (图片由根登加甫提供)
谈到这次参加非遗展的感受时 , 根登加甫说:“第一次参加这么宏大的非遗展 , 全国19个对口援疆的省市和新疆14个地州也来了 , 这对于我们之间相互交往交流交融、相互学习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平台 , 明年如果再举办非遗展 , 我会带更多的新产品来 , 这次回去后就开始研发、创作 。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