瞄准虚假营销 市场监管总局整治“美丽陷阱”

_原题是:瞄准虚假营销 市场监管总局整治“美丽陷阱”
注册新氧App账号后 , 员工小刘(化名)在其账号下编造用户评价 , 发布虚假好评内容 。 由于违反《反不正当竞争法》第八条第一款的规定 , 当事人被处罚款0.5万元 。
这是10月25日市场监管总局发布的10起不正当竞争案件中的其中一例 。 2021年 , 市场监管总局在全国范围内开展医美领域反不正当竞争执法专项整治 。 不仅涉及清除虚假、夸大宣传等弊病 , 也对通过“软文”“种草笔记”等形式进行植入推广、虚假营销等变相误导公众的情况进行了整治 。
虚假案例唾手可得
医美市场正经历快速增长 。 据医美平台更美App发布的《2020医美行业白皮书》显示 , 2020年中国纯医美市场规模达1975亿元 , 新增医美机构5150家 。
随着医美行业消费群体日益大众化 , 消费渗透率提升 , 低龄和刚接触医美的消费者增多 。 然而 , 医美行业单次消费价高、涉及专业知识复杂、决策失误需要承担的风险大等特点 , 使得消费者在消费之前大多会通过网络研究“攻略” , “评价”是消费者进行医美消费决策的重要参考因素 。
正是基于这些特点 , “营销”更加成为医美机构拓客、提升业绩的主要渠道 , 编造案例、虚假好评等情况随之产生 。
一名行业从业者向北京商报采访人员透露:“医美行业营销都是高信息量的 , 有图有真相 。 刷单什么的是很常见的 , 网上也有很多的案例可以买 。 ”
北京商报采访人员尝试在电商平台搜索“医美案例” , 可以轻松找到多个商品 , 包括医美前后对比案例图、医美早安海报图、医美诊所室内环境图等多类素材 。
虚假案例的唾手可得也使得造假更为轻松 。 在浙江省台州艺星医疗美容医院虚假宣传整形功效案中 , 执法人员现场检查中发现当事人新氧医美平台上的“氧气zuzmc的美丽日记3.11假体隆胸”“爱末回生的美丽日记 6.15鼻部多项”医美案例为艺星集团内其他医院案例 , 并非当事人医院真实案例 。 同时 , 当事人在网站上使用病人形象作宣传 , 展示手术过程以及手术后效果照片 , 使用虚假案例对自身进行商业宣传 。
依据《反不正当竞争法》规定 , 监管部门责令当事人停止违法行为 , 处罚款25万元 。 除了艺星医美外 , 北京爱悦丽格医疗美容诊所有限公司、四川省绵阳韩美医疗管理服务有限公司、江苏省南京美贝尔美容医院有限公司虚假宣传医生资历 , 江苏省南京熙涵医疗美容门诊有限公司编造用户评价虚假宣传等被通报 。
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在通报中表示 , 医美行业的违法问题 , 可以概括为“三非” , 即非法的医美机构、非法的医美医生、非法的医美产品 。 通过案例曝光 , 加大以案释法力度 , 提醒广大消费者 , 要科学理性消费 , 切不可盲目跟风、冲动消费 。
针对此次虚假宣传的原因等问题 , 北京商报采访人员联系艺星医美方面 , 但截至发稿未收到任何回复 。
直播成营销新战场
值得一提的是 , 在历经2014-2018年的高速增长之后 , 我国医美行业的增速自2019年呈现放缓态势 , 疫情更使以线下开店为主的医美服务商雪上加霜 。
“增速的放缓暴露了我国医美市场发展过程中的一些阶段性问题 , 如中小医美机构盈利难、市场供需不匹配等 。 从需求侧看 , 消费者识别合规合法医美机构与有资质的医生仍有难度 , 一部分潜在消费者仍对事故频发的医美持观望状态;从供给侧看 , 民营医疗美容机构因医疗、运营人才缺失导致获客难、客情情感维护难等问题显现 。 ”百联咨询创始人庄帅告诉北京商报采访人员 , 但这也给医美线上化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