涉及监测、传输、处理和发布的全自动实时系统
地震预警系统是一整套涉及多个环节的复杂自动化系统 , 需要监测、传输、处理、发布、接收等各子系统的实时、协调、可靠运行 , 系统的复杂性也决定了其实现的难度 。
04
地震预警技术的局限性
存在预警盲区
地震发生后 , 至少需要3-5秒完成对距离震中最近的地震台站记录到的信息进行处理 , 再发出预警信息 , 导致震中20至30公里范围内无法预警 , 恰恰这样的区域是地面运动最强烈的区域 , 因此地震预警对破坏最严重的极震区基本是无效的 。
文章图片
地震预警技术的局限性
预警结果可能会有偏差
地震预警核心原理在于利用震中附近少量地震台站初期记录到的少量信号去估计地震参数 , 由于使用信号的不完整 , 对于测定地震大小影响较大 , 特别是地震震级越大 , 初期预警结果越偏小 。 另外震后余震密集发生时信号叠加容易导致预警结果偏大 。
可能会发生误报和漏报
距离较近的多个地震台站同时受到非地震信号之外的干扰信号时 , 容易引起系统误触发 , 导致对外发布错误预警信息 。 此外 , 数据通讯传输故障以及技术系统异常也可能导致震时无法及时产出地震预警信息导致漏报 。
参考资料:
1.《地震预警 , 如何实现?》作者:马强、李山有、金星、陈晓非
2.《什么是地震预警?地震发生后应该怎么做?》中国地震台网微信公众号
【关于地震预警,这些知识你Get了吗?】3.《地震预警知识小贴士 | 什么是地震预警?》济震微讯微信公众号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