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对留守儿童进行教育 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研究


卢氏县城关镇第一小学 王志方
摘要: 随着现代化和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越来越多的农村剩余劳动力流入城市,由此留守儿童出现了 。留守儿童又叫空巢儿童 , 指的是那些父母双方或一方常年在外打工 , 把其未成年的子女留置在户籍地而产生的一个特殊社会群体 。这些留守儿童缺乏正常的亲情关爱,思想行为存在一定的缺陷,在复杂的社会关系中面临诸多的成长问题 。发现留守儿童在情感、学习、道德、生理方面都存在教育问题 , 怎样保护和教育好留守儿童,让他们健康快乐的成长,已成为刻不容缓的社会问题 。
[关键词] 留守儿童;问题;对策
一、留守儿童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一)情感教育问题 。由调查表可以发现 , 有70%的留守儿童是和祖父母或者外祖父母住在一起的 。由于留守农村的老人有大量繁重的劳务 , 同时又和孩子有代沟 , 所以农村留守儿童有了情感方面的问题很难找到倾诉的对象 。另一方面 , 留守儿童很少和在外的父母联系 , 调查发现主动打电话帮父母联系的儿童仅占30% , 敢于把真实想法告诉父母的也仅占40% 。由于缺少亲情、情感和心理的关怀 , 缺少倾诉和给予帮助的对象 , 又很少与外界接触 , 因此 , 留守儿童感情比较冷漠 , 有些性格也比较孤僻、偏激 。
(二)学习教育问题 。留守儿童在学习方面两极分化较为严重,少部分留守儿童能正确认识自己所处的学习和生活环境,学习态度端正,学习成绩优良 。但多数留守儿童学习不刻苦,学习主动性和自觉性差,成绩欠佳,出现了厌学、逃学、辍学等现象 。其中有70%的留守儿童的学习成绩在班级中排在比较落后的位置 。受父母在外务工的影响 , 有60%的同学认为读书不如打工 。
(三)道德教育问题 。都说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 , 由此可见父母的影响特别是道德教育对孩子成长的重要性 。外出务工的父母由于长期不在孩子身边,内心的愧疚往往对孩子采取单纯的物质补偿,这种方式易形成儿童的功利主义价值观和享乐主义的人生观 。又由于监护人对孩子的行为缺乏及时有效的约束管教,部分留守儿童纪律散漫,存在行为偏差,常有厌学、逃学等行为,甚至与社会上一些有不良习气的成人混在一起 。面对这样一种状况 , 我们不得不重视农村留守儿童的道德教育问题 。
(四)性格缺陷 。外出务工的父母常年在外奔波,对于孩子的成长缺乏足够的关注和指导 。而青少年儿童正处于情感、性格变化的转折时期,长期与父母分离,极易使他们的性格变得内向、自卑、孤僻 。
二、影响留守儿童教育发展的因素
(一)家庭教育缺失 。健全而有效的家庭教育对一个人的健康成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留守儿童与父母的长期分离造成了家庭教育的弱化,家庭教育的主体由父母变成了其他抚养者 。农村老年人大多文化程度较低,缺乏先进的教育理念和科学的教育方法,更不懂得少年儿童的心理特点,无论在体力还是智力上都难以有效承担起对孙辈的家庭教育职能 。
(二)学校教育缺乏针对性,忽视留守儿童群体的特殊性 。受教育理念、办学条件、师资力量等因素的制约,学校对留守子女的教育措施不到位或缺乏针对性 。
三、解决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对策
(一)学校要加强学生心理方面知识的教育 。学校要招聘一些心理老师 , 通过心理老师定期地和学生谈谈心 , 从而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 。这样 , 一方面可以弥补学生情感的缺失 , 另一方面也能增强学校教育效果 。但是一定要注意保护学生的个人隐私 , 不能对学生造成伤害 。老师要站在学生的角度上去看问题 , 做工作 , 不然这项工作就很难取得成效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