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发挥英语怎么说 充分发挥英文( 二 )


(4) 成绩评定的主观性 。考官对考生语言输出样本的评判缺乏稳定的标准 , 故传统考试常被后人称为主观测试 。
传统语言测试自然有其不足的地方 。当时人们对效度(考试的合理性)和信度(成绩的稳定性)还没有明晰的认识 , 对考试的结果尚不能运用统计学的手段进行分析和评估 。
将考试内容进行细化的方法在十九世纪的欧洲初见萌芽 。当时由于教育的发展 , 儿童上学接受教育逐渐得以推行 。有些儿童上学后在学习上遇到了困难 , 有人就认为是他们在智力上还没能达到上学的水平 。测量所谓智商的作法就是哪个时期的发明 。其方法就是让被试回答若干内容互不相干的单元题 , 测试结果则以回答对或错的总量为计算依据 。这种将知识分割成片段予以考查的做法后来为语言领域所借鉴和采纳 , 形成了独特的客观选择题 。
如今流行的以选择题为代表的英语测试法是于上个世纪中期在北美逐渐流行并对外推广开来的 。在选择题特有的形式背后 , 包含着两个重要的语言测试理念:(1)考外语就是考语言难点;(2)一个题考查一个语言难点 。
外语客观测试法是建立在两个重要的理论基础之上的:行为主义心理学和结构主义语言学 。从十九世纪末到二十世纪中叶是行为主义心理学在学术界产生巨大影响的时代 。人们普遍把动物学会按人的旨意做动作和人类的学习过程统统看成是习惯形成的过程 。当时最流行的就是“刺激—反应”理论 。语言既然是人类后天形成的能力 , 它自然被看作是一种习惯 , 即:经过反复的刺激—反应 , 其间正确的反应因得到鼓励而得以巩固 , 错误的反应因得不到认可而不能形成习惯 。一个人就这样学会了语言 。
而当一个人已经具备了母语之后 , 再学一门新的语言 , 即再形成一套新的语言体系时 , 已有的习惯体系会对新体系产生影响:当人们所学外语里有与母语相似的语言规律时 , 掌握起来无需费力 。这被认为是母语习惯的迁移 。由于它有利于正确形成新的语言习惯 , 故而称为正迁移 。而那些母语中没有的规则或与之相悖的语言现象 , 学习者掌握起来就很吃力 , 并且由于母语的干扰常出现记忆和使用方面的错误 , 这种现象被称为负迁移 。
正负迁移的假说对外语教学来说是有一定的启发意义的 。对于那些由于母语与目的语不同而造成的难以掌握的语言规则 , 教学上应该给予更多关注 , 以帮助学生掌握;而对于那些与母语相似的规则 , 由于学生易于掌握 , 教学上就可以适当忽略 。至于哪些情况分属于正、负迁移 , 当时以欧洲语言为基础的对比语言学已经做了非常详尽的描绘 。这当然要归功于传统的结构主义语言学的发展 。结构主义的宗旨就是要把语言分解成具备并体现语法规则的细小语言单位 。至于有关语言作为整体所表达的意义及其规律的研究 , 那是后来语言学发展的事 。结构主义语言学的成果集中体现在以句子成分为基本要素的语法之中 。当今我们许多英语考试中的语法单元试题所体现的还是这种理念 。
旧时的英语测试专家意识到 , 外语考试如果考查那些学习者容易掌握的知识点似乎没有多大意义 , 不如专门考查那些因为受学习者的母语干扰或不能得到其母语习惯相助的所谓语言难点更有效力 。至于这些难点是什么 , 借助当时的语言学研究成果和外语教学的经验是不难汇集的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