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高新技术发展的每一个时代都有标志性企业诞生 , 这些企业不但定义了相关产业 , 也定义了整个时代 。 标志性企业起起伏伏 , 处于产业格局变幻的中心位置 。 作为当代高新技术产业的基石 , 辉煌半个多世纪的半导体行业 , 在地缘政治的冲击之下 , 再次置身时代的风口浪尖 。 今天 , 半导体是美国狙击华为的第一利器 , 也是对中国高科技“卡脖子”的重中之重 。
【方兴东:台积电还能游刃有余多久】
文章图片
这两年 , 被顶在中美科技战最前沿的除了华为 , 就是台积电 。 尤其是2020年以来持续的芯片短缺现象 , 以及欧美政客针对中国台湾使出的各种伎俩 , 更将台积电推向大国政治博弈的刀尖之上 。 26日 , 台积电“教父”张忠谋直言不讳地指出 , 美国作为曾经的全球芯片制造霸主 , 难以重回荣光 。 美方供应链不完整 , 且生产成本高 , 美国要推动半导体在本地制造 , 不可能会成功 。 如今全球80%的芯片制造都由亚洲贡献 。
纵览整个半导体历史 , 如果要选出一个无冕之王 , 那一定非英特尔莫属 。 而英特尔现在的处境 , 生动地反映出美国在半导体领域的历史性困境 。 半个世纪前 , 诺伊斯、摩尔和格罗夫“铁三角”联手打造英特尔 , 缔造了半导体神话 , 也奠定了“硅谷奇迹”的含金量 。 上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初 , 英特尔从芯片制造商转变为产业领袖 。 格鲁夫和比尔·盖茨缔造了“Wintel”的双寡头垄断 , 控制了20世纪80年代以后的整个PC产业 。 那也是美国高科技傲视全球的高光时刻 。
而今天的英特尔已经暮气沉沉 , 在高通、三星、台积电和英伟达等前后夹攻之下 , 将最高营收半导体公司的位置让给三星 , 将市场价值最高的席位让给了台积电和英伟达 。 曾被英特尔压制了几十年、市值经常是英特尔零头的AMD , 也开始在“葬礼中满血复活” , 市值不断逼近英特尔 。
美国高新技术曾经的成功 , 是遵循了技术发展的内在逻辑 , 顺应了市场和创新的规律 。 今天 , 美国政府幻想以政治力量强行改变半导体行业的市场趋势和全球格局 , 而历史不会以其意志为转移 。 移动互联网浪潮以后 , 以中国为核心的亚洲市场 , 成为全球半导体的主导性驱动力量 , 也引领了全球半导体行业的格局之变 。 未来十年 , 中国大陆预计将增加约40%的产能 , 成为全球最大的半导体制造基地 。 当今引领全球半导体产业的台积电和英伟达 , 是由张忠谋和黄仁勋两位华人缔造的 , 创造AMD逆袭奇迹的苏姿丰也是华人 。 这些看似偶然的故事背后 , 有着历史的必然性 。 2020年开始 , 亚洲网民数量突破25亿 , 已经占据全球网民的半壁江山 。 而在决定未来网民增量的近30亿全球未上网人口中 , 有近60%在亚洲 。
半导体行业是美国政府遏制中国高科技崛起的“核武器” , 而台积电首当其冲 。 为了实现其战略目的 , 美国政府可谓不遗余力 , “胡萝卜”和“大棒”双管齐下 。 一方面通过政府补贴吸引半导体企业在美国建厂 , 一方面通过政治影响力不断施压 , 要将中国半导体压制在落后美国“两代”的区间 。 当然 , 迄今效果并不理想 。
处于历史夹缝和漩涡中的台积电 , 也面临历史性的抉择 。 在中美之间左右逢源 , 强化自己的竞争优势 , 实现商业利益最大化 , 显然是企业的最优选择 。 进一步延缓大陆半导体产业的崛起 , 显然也契合台积电的战略目标 。 但是 , 大陆市场是台积电最大的收入来源 , 也是未来最大的增长点所在 。 所以 , 台积电时而得就着美国政府的指挥棒顺水推舟 , 时而也得摆出“窦娥”的姿态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