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 , 第五届数字景观国际研讨会在东南大学召开 。 置身于日新月异的社会环境中 , 人工智能(AI)、虚拟现实(VR)、参数化、物联网等数字技术为城市和风景园林规划设计从科学与艺术两个方面带来新的可能性:比如 , 科学的评价与规划、新的设计语言和构造工艺、新的设计思想和新的设计理论 。
那数字景观的技术原理是什么?它是如何让城市在理想和现实中无缝切换的?未来 , 我们会看到怎样的城市或风景园林景观?《科技周刊》采访人员采访到我省建筑领域权威设计专家 。
数字景观的时代来了
数字景观是借助计算机技术 , 综合运用3S技术、物联传感、人工智能、虚拟现实等数字技术 , 对景观环境信息进行采集、评价、辅助规划设计、模拟再现直至施工、管控全过程 。 全生命周期、调控景观环境 , 高质量地服务人的生活 , 创造出超越传统、超乎感性的新型景观 。
“数字景观研究与实践是‘数字中国’国家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 也是风景园林学科的前沿领域 , 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 ”东南大学建筑学院教授成玉宁表示 , 日常生活中 , 从国土空间规划到建成环境绿地系统、风景环境等 , 传统平面设计图并不能呈现最终的三维立体效果 , 而数字景观技术破了这个难题 。
他介绍 , 数字景观应用在城市园林景观设计中 , 不仅可减轻设计人员的劳动强度、缩短设计周期、提高设计准确性和工程质量要求 , 而且通常情况下 , 设计者会通过交互式的设计环境深入研究方案的效果、造价 , 甚至随着时间的变化 , 进一步强化了设计方案被决策者、工程人员以及公众感知与理解 。 “数字景观技术进行场地环境分析评判 , 并通过网络平台不仅可以进入到虚拟项目的场地内部 , 更能够通过定量的方法全面认知项目与环境条件 。 ”
在成玉宁看来 , 城市园林景观设计中运用数字景观技术是必然趋势 。 “与传统风景园林设计思维相比 , 数字景观技术突破了传统时空维度的限制 , 应该是一种相对规划设计更为全面的表达 。 ”“未来应用数字景观技术能够全尺度地辅助景观规划设计 , 现代科技能够将风景园林的生态、空间、功能与文脉有机统一 , 促进风景园林科学与艺术发生质的飞跃 。 ”“运用数字景观方法的规划设计和管控不仅高效 , 而且减少了人工误判的概率 , 提升景观规划设计的精准性 。 ”
可进入的沉浸式场景和丰富的数据是数字景观得天独厚的优势 。 “数字景观的分析评价设计过程 , 不仅实现了‘数据流’的无缝衔接 , 而且也实现了数据化与可视化的交互与切换 , 从而可以更加便捷地通过调整数据实现对设计方案的优化与比选 , 甚至虚拟现实场景以及演变过程 。 ”成玉宁说 , 借助于现代穿戴式设备、裸眼3D技术 , 可以实现三维仿真状态下的交互式设计 , 极大地提升风景园林设计的精准性、交互性 。 比较传统规划设计采用的经验与类比 , 数字时代景观设计思维突破了人脑的局限性 , 也突破了对经验的依赖性 。
【数字景观,对城市规划师和未来城市意味着什么】时至今日 , 数字景观方法与技术密切深入到风景园林研究、设计、建设与管控全过程 , 并在低影响开发与生态安全、海绵城市的实践与绩效、数字景观与可持续研究等领域产生了深远影响 。
数字技术成就行业进步 ,
保护文化遗产
在东南大学建筑学院举办的数字景观国际研讨会上 , 成玉宁以《蓝绿空间融合发展规划》为题 , 探讨城市存量发展模式下 , 建成环境蓝绿空间结构的统筹规划和生态系统提质增效的新范式 。 在演讲中 , 他多次强调 , 蓝绿空间协调发展 , 是提升改善城市生态环境质量的主要抓手 , 是城市人居环境高质量发展的关键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