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多的自然是办厂,创建于1978年7月的太平手袋厂,率先推开了东莞外向型经济的大门,带动了整个东莞乃至全国的工业发展,是东莞作为改革开放先行地的重要标志。
第二个大家应该猜到了,东莞最出名的除了“世界工厂”还有就是“性都”,你说这样一个地方和文化有半毛钱关系没有?
所以这里,笔者需要讲观音山这个典型了,所有人都在搞工厂,开酒店,做按摩,你观音山怎么就保护森林资源,做文化呢?
如果在洛阳,在西安或北京搞文化,还说得过去,有底蕴,有传统,同时也不奇怪。
但在东莞你搞文化,就很奇怪,显得格格不入。
所以今天笔者不是以底蕴来论文化,是环境,是对百姓的贡献。不可否认的是,观音山一家景区,凭着一己之力却硬生生拔高了整个东莞的文化水平,说一组数据可能就理解了。
东莞观音山,从1999年建园伊始便确定了“生态建园 文化立园”的经营理念,以成为世界文化名山作为愿景,每年就举办近100场文化活动。这是什么概念?
纵观新中国成立至今,就少有某个城市举办如此多的文化活动,更不用说一个民营企业,一个景区。
所以请大家想一想,到底什么是文化?什么样的地方称为“有文化”?难道仅仅是那些有历史文化底蕴的吗?仅仅是那些靠古人留下的才能算得上有文化吗?
我觉得不是,按笔者的理解,第一文化需要创造,第二文化需要创新,第三文化需要文字,第四文化需要传承,第五文化需要弘扬,第六文化需要碰撞,第七文化需要持续,第八文化需要经得起时间的考验。
而观音山以上几点都做到了,目前,笔者发现很多地方的文化都是沿着历史的足迹发展,也都是跟着历史学习,这些没有错。但发现没有,古人创造、创新、传承了很多文化,目前新文化也不少,可谓百家齐放,但能经得起考验的文化几乎没有,笔者称这些文化为“伪文化”,但观音山的文化,却不一样,哪里不一样?
观音山搞一个文化,不是一天或两天,不是一年或两年,而是建园多久就搞了多久,观音山的文化不是心血来潮,不是一蹴而就,而是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用心的做,心怀梦想,也要脚踏实地,说的就是观音山。
笔者一直在想什么叫做文化?
观音山就在做文化,观音山的一花一草都洋溢着文化的气息。笔者去过一次就被吸引,那里文化的氛围太好了。
文学界有一个说法,如何评判你是一个优秀的文化人?
如果你被观音山邀请去采风,你就是。
一个旅游景区,森林公园,观音山人硬生生做成了一个文化高地,这真的是一件很厉害的事,也是一件很有意思的事。
观音山做文化做到什么程度?
为了征集一篇《观音山赋》,观音山设了10万大奖。2013年11月,观音山景区推出了“海内外10万元重奖征集广东观音山赋”大赛,吸引了大批海内外参赛者参与,产生了许多名篇佳赋。最终,来自辽宁沈阳的马建勋斩获10万元特等奖,一时成为广为流传的佳话。
为了征集“观音山上观山水”下联,观音山设了70万大奖。遗憾的是16万多幅下联参与,评选出15句优秀下联,最佳下联空缺。15句优秀下联作者,每人2000元,剩余67万,悉数捐给东莞樟木头慈善会。鉴于观音山在推动楹联文化的传承发展做出的突出贡献,被中国楹联学会授予“中国楹联名山”称号。
央视《乡约》栏目,全中国到处跑着录制节目,每个地方去一次,少有重复去往同一个地方,然而央视《乡约》自从和观音山合作录制了一次节目,连续8年间来了观音山11次。这是有多认同观音山?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