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章图片
图1/2
【平时睡得少,周末补觉有用吗?】
来源:原理
在节奏飞快的现代社会 , 高质量的睡眠难能可贵 。 在《脑子不会好好睡》中 , 睡眠问题专家盖伊·勒施齐纳写道:“不睡觉会比不吃饭死得更快 。 睡眠对生命至关重要 , 这一点无可辩驳 。 ”
有大量证据表明 , 睡眠会影响我们在许多认知任务中的表现 , 包括解决数学问题、进行对话甚至阅读等等 。
但睡眠是否会影响我们走路的方式 , 或者进行其他被认为对精神负担较小的活动 , 这个问题却鲜少被讨论到 。
近日一项新研究发现 , 行走 , 尤其是我们对自己的步幅或者步态的控制 , 确实可能受到睡眠不足的影响 。 此外 , 更令人惊讶的结论是 , 如果你能有机会弥补一些损失的睡眠 , 即使只是周末多睡那么短短几个小时 , 这一点额外的小憩也能帮助减少疲劳引起的“笨手笨脚” , 至少在行走上是这样的 。
研究论文已于近日发表在《科学报告》上 。
行走的动作一度被视为一个完全自动的过程 。 借助跑步机进行的一些动物实验表明 , 行走似乎主要由脊髓反射活动控制 , 而不太涉及大脑的认知过程 。 对四足动物来说似乎是这样 , 但这个想法在人类身上其实颇具争议 。
事实上 , 自从一些针对人类的实验开始以来 , 科学家已经意识到 , 行走比人们曾经以为的要复杂得多 。 在过去十年中 , MIT科学家Hermano Krebs广泛研究了步态控制和行走的力学 , 并为中风和其他运动受限的患者开发策略性和辅助性的机器装置 。
在早先的实验中 , Krebs已经证明 , 健康的受试者有能力在无意识的情况下调整他们的步态 , 从而匹配视觉刺激的细微变化 。
几年前 , Krebs开始和巴西圣保罗大学的Arturo Forner-Cordero团队建立起合作关系 。 他们开始探索更微小的刺激 , 比如听觉线索 , 对行走的影响 。
在最初的一些实验中 , 志愿者被要求在跑步机上行走 , 同时研究人员会打开节拍器 , 并缓缓改变节拍器的频率 。 志愿者并没有意识到这种节奏的改变 , 但会不自主地将步伐与微妙变化的节拍相匹配 。
这些研究都在告诉我们 , 步态只是一个自动过程的概念并不是故事的全部 。 除了自动的过程之外 , 大脑还会施加很多微小的、但有意识的影响 。
随着研究的继续 , 他们还特别注意到了一种非常意思的现象 。 由于实验招募的参与者大多是大学生 , 在学期末时 , 当学生面临着许多门考试和任务“死线”时 , 他们睡眠的时间往往更短 , 这时 , 他们在实验中的表现得也变得更差了 。
团队随即决定深入探究一下这种现象 。
在新的研究中 , 研究招募了来自圣保罗大学的学生 , 通过实验重点研究了睡眠剥夺对步态控制的影响 。
每位参与者都配发了监测仪器 , 用来追踪他们14天内的活动 。 这些信息可以让研究人员了解了学生每天睡眠和活动的时间 , 并记录下他们的自然睡眠模式 。
平均来说 , 每位学生每天会睡6个小时左右 , 但有些学生会进行一定的“睡眠补偿” , 也就是在周末补补觉 。 这种被称为社会时差的现象在大学生中已经非常普遍 。
在第13天的夜里 , 其中一组学生(急性睡眠剥夺组 , SAD)会被要求在团队的睡眠实验室里通宵熬夜 , 彻夜不眠 。 随后 , 在第14天的早上 , 所有学生都会来到实验室进行步行测试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