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在悬崖边的酷派:最后一博,希望有多大?( 三 )


而在总资产中 , 投资性房地产占比为52.9% 。
过半资产被抵押、流动资产无法覆盖短期债务、经营亏损 , 去年年底的酷派集团 , 可谓危机一触即发 , 急需一剂救命良方 。
最后一博 , 希望有多大?
危机暂时的解除是靠资本市场 。
2021年3月8日 , 酷派集团通过配售6.66亿股 , 募集到1.86亿港元 。 如果没有经营状况的好转 , 再多的钱投入也是打水漂 。 2019年 , 酷派也通过两次配售 , 募集到1.15亿港元 , 结果还是站在悬崖边上 , 岌岌可危 。
此后 , 酷派又多次在资本市场进行融资 , 董事长陈家俊表示 , 从去年年底开始 , 酷派从资本市场上获得的融资超过21亿港元 。
参与投资的知名机构有SIG海纳亚洲创投基金 , 投资过字节跳动、威马汽车和喜马拉雅等公司 。
吸引投资靠的是新战略——新酷派 。 以新酷派的形象重回国内市场就是酷派的自救之法 , 至少能解短期之渴 。
新酷派掀起舆论 , 是因为陈家俊近期的壮语豪言:“我们的目标是三年重返第一梯队” , 但布局要早得多 。
早在2020年11月 , 秦涛的名字就出现在了酷派的公告中 。 通过参与认购酷派发行的股份 , 2020年底 , 秦涛间接持有酷派7.65%的股份 , 到2021年中报 , 合计持有的股份为8.37% 。 10月8日 , 被委任为高级副总裁 。
秦涛 , 何许人?
2016年10月至2019年8月 , 秦涛服务于小米 , 曾任渠道创新部总经理 , 负责策划并实施渠道升级战略 。
除了秦涛 , 此次的人事任命还有三个也都曾是小米的高管 , 李宇靖负责红米手机产品线规划、硬件产品体系战略规划 , 胡行负责过电商渠道与新零售创新渠道业务 。
新酷派能不能在国内市场占有一席之地?看看新酷派有哪些动作 。
今年5月 , 酷派发布了COOL 20 , 价格仅699元起;业内有红米“小金刚之父”的李宇靖供职于酷派;陈家俊称 , 从2021年6月 , 酷派的乡镇服务站渠道建设开始启动 , 至10月份已有超过1400家的服务站建成 。
新酷派的定位是下沉市场 , 相应地 , 产品为相对低端的机型 。
【站在悬崖边的酷派:最后一博,希望有多大?】所有行业都在讲下沉 , 手机下沉市场的大环境不利于酷派的新征程 。
第一 , 国内手机市场已经进入存量时代 。 IDC数据显示 , 2021年第二季度 , 中国智能手机市场出货量约7810万台 , 同比下降11.0% 。
第二 , 国内手机市场有明显的头部效应 。 今年二季度的出货量中 , 前五大智能手机厂商占据了81.9%的市场份额 , 去年同期前五大智能手机厂商占据了66.5%的市场份额 。 其中 , 有力的竞争对手小米也在发力做县镇级别的下沉 。
在竞争的过程中 , 出货量越小的手机对供应链的议价能力越弱 。 比如 , 魅族17的工程师在直播中提到 , 可能是因为魅族的订单太少 , 工厂不愿意做专门的光学防抖模组 , 最终放弃了 。
第三 , 用户的换机周期正在拉长 。 中国移动终端实验室《2020年第二期5G终端消费趋势报告》的数据显示 , 手机用户的平均换机周期已经达到25.3个月 , 相较上一统计周期拉长0.7个月 。
另外 , 从COOL 20的价格和“安全模式下遭遇诈骗赔5万元”这一卖点来看 , 酷派手机针对的是更看重实用性的中老年用户 , 而不是看重品牌、颜值、像素、性能的年轻人 。 以中老年人为突破口 , 对多产品线中高端机型的销售没有积累 , 难以形成品牌力 。
对酷派来说 , 在存量市场中站稳脚跟本就不容易 , 更别提重回“中华酷联”的巅峰了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