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图片
长江新区谌家矶再生水厂建筑工地上 , 安全员头戴“工蜂智盔”巡查 。
提到建筑工地 , 您会想象什么样的场景?钢筋水泥的空地、漫天飞扬的尘土还是冒着风险作业的工人?实际场景完全不一样!长江新城建设投资集团(以下简称“长江建投”)今年又出牛招 , 给建筑工地装了个聚焦管人为核心的“智能安全帽” , 通过“智慧工地”系统 , “一张网”全方位覆盖监控项目 。 5G+北斗、GIS地理信息系统、IOT物联技术……一系列新技术被应用于项目管理中 , 助力安全生产和高标准高效率建设 , 彻底打破了人们对传统建筑工地的刻板印象 。
9月22日上午 , 长江新区谌家矶再生水厂建筑工地的安全员杜昭泉准点上班 , 他被派发了一个红色的“工蜂智盔” , 这个头盔和普通头盔看起来没有很大区别 , 但头盔内部装有一个小芯片 , 通过芯片采集个人信息 , 头盔外部还配有一个执法记录仪(可根据需要选择佩戴) 。
杜昭泉戴上安全帽 , 头盔提示“请正确佩戴” , 他又调整了方向与松紧度 , 便安心开始了一天的工作 。 上午9时30分 , 杜昭泉进入工地塔吊区域进行巡查 , 安全帽立刻发出滴滴的声响 , 并语音提示“请您注意安全” 。 与此同时 , 杜昭泉靠近危险源的行动轨迹同步上传到智慧管理平台 , 工地安全总监王文利的手机后台很快收到提示 , 王文利第一时间研判“险情” , 通过对讲机再次提醒杜昭泉注意安全 , 同时提醒塔吊司机细心操作 。
“建筑施工的安全管理极为重要 , 一个小小的疏忽都可能酿成大祸 。 ”长江建投再生水厂现场负责人朱文恒介绍 , 在传统的工程建设场景中 , 要判断工人是否遵守安全生产规则、是否规范佩戴安全帽 , 常用的方法是通过管理人员的眼睛去“巡逻” 。 而基于5G技术的“工蜂智盔”搭配实名制系统 , 可借助内部芯片以及危险区域的传感器实时采集信息并上传 , 实现人员定位、危险警告、“人帽合一”等功能 , 当遇险或发生异常时 , 还可以通过头盔一键呼救报警 。
【工人戴上“工蜂智盔”随时进行危险预警】“我们还可以查看员工佩戴安全帽的行动轨迹 , 从而实现事前预防、事中报警、事后回溯的施工安全智能化管控 。 戴着这样的安全帽去工地 , 安全 , 工友们心里也踏实 。 ”朱文恒介绍 , 目前“工蜂智盔”主要由管理人员和特种作业人员佩戴 , 当然 , 工人们戴上智能安全帽只是实现智慧工地的第一步 , 接下来还需要“最强大脑”——智慧工地系统根据芯片传输的数据进行系统分析 。
“目前为止 , 我们监测到曾有3名工人未佩戴安全帽 。 ”长江建投智慧工地工作人员胡昊说:“我们通过后台数据 , 不仅可以了解他们的工作轨迹 , 还能真实掌握劳动力的投入与变化 , 形成标准化、电子化的施工日志 , 也起到筛选高品质产业工人的作用 。 ”
笔者还注意到 , 这个处处体现精细化管理和科技感十足的工地 , 不仅各处围挡上都张贴了安全文明施工的图文指导 , 几个危险区域也都遍布智能监测设备 , 工人行进的过道一尘不染 。
据了解 , 除了“工蜂智盔”的安全管理之外 , 长江建投不断优化企业安全生产监管模式 , 对重点建设项目实行包保制度 , 由集团领导班子成员定期对建设项目各方面情况进行现场调研、督导、检查 , 开展夜间施工安全生产巡查 , 提升应急保障能力 。 同时深入推进第三方巡查服务 , 利用专业人员和技术充分消除可能存在的隐患盲区 , 企业安全生产管理逐步走向规范化、标准化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