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亿美元的特斯拉地基稳了吗?在中国建数据中心意欲何为?
文|Alex
曾经死磕爱迪生一辈子的交流电之父特斯拉 , 最终活成了“神话”;近80年后 , 一家以“特斯拉”命名 , 致敬其留下不可磨灭的科技财富的公司 , 继承前人遗志 , 又缔造出一个电动车领域的神话 。
当地时间周一 , 美国新能源电动车巨头特斯拉在美三大股全线收涨的情况下脱颖而出 , 在其上市后的第十一个年头 , 一脚踏进了万亿美元市值俱乐部 , 成为美股史上第六家市值突破万亿美元的公司 。 截止当天收盘 , 特斯拉涨12.66% , 报1024.86美元 , 最新总市值达到了1.03万亿美元 。
很多人不解 , 特斯拉特立独行的样子在科技圈里实在是一个另类 , 为什么却能接连缔造“神话” 。 2020年底 , 当时特斯拉就以不到全球汽车总销量1%的份额创造了6312.9亿美元的市值 , 超越了大众、丰田、现代、通用等9大传统车企市值的总和 。 如今 , 特斯拉已经突破万亿美元 , 而其他车企却只能望尘莫及 。
究其原因有很多 , 但其中最重要一点就是特斯拉“放长线 , 钓大鱼”的策略 , 特斯拉对于未来型投资和价值型投资太过擅长了 。 如今电动车的市场释放已经突破临界点 , 燃油车在未来数年或十余年内被淘汰的趋势很明显 , 电子产品被加持在电动车上 , 促成了汽车价值的不断攀升 。 所以 , 一旦市场有点儿风吹草动 , 就很有可能将特斯拉拔到一个新高度 。
比如 , 这次大家就将美国百年租车巨头赫兹环球(Hertz Global)大手笔采购特斯拉10万辆电动车作为此次特斯拉成功破万亿美元“临门一脚”的重要“功臣” 。
不过 , 鲜花和掌声之下依然藏着隐忧 , 特斯拉市值暴涨下存在的风险仍不可忽视 。 汽车电子化带来了一系列的问题 , 作为全球新能源电动车领头羊 , 特斯拉的每一步都必须结结实实的踩在地上 。
特斯拉深陷舆论风波 , 数据是关键
其实在特斯拉市值飙升的前一天 , 还有一条备受关注的消息在网上被传播 , 就是特斯拉上海研发创新中心和特斯拉上海超级工厂数据中心建设落成并于近期投入使用 。 根据相关新闻报道 , 两大中心的落成意味着特斯拉中国本土化进程再进一步 , 也是特斯拉海外研发的一次全新探索 。
事实上 , 数据中心的落成是特斯拉为业务的合规而做出的决定 。 早在今年5月 , 特斯拉就响应中国监管部门的要求 , 宣布在中国建立数据中心 , 已实现数据存储本地化 , 确保所有在中国大陆市场销售车辆所产生的数据 , 都存储在境内 。
不要小看了这条新闻 , 数据是物联网时代的“原油” , 在业界早已经形成了共识 。 业界主流观点认为:万物数据这项原始资源蕴含了太高的势能 , 一方面是实现智能世界的科技潜能和商业潜能 , 一方面则意味着更多未知的威胁、挑战、利益冲突和灰色地带 。
从商业角度来看 , 数据所有权只有掌握在企业手中 , 才最能实现利益的最大化 , 创新商业模式 。 但第一个问题在于数据到底应该归企业还是使用者所有?从监管的角度来看 , 数据安全有着清晰的底线和原则 , 全球范围内各个国家的监管部门几乎都会参与到数据的监督中去 , 这是一个行业、企业良性发展的必然 , 那么问题也随之变得更加复杂 , 不但牵扯使用方、平台方 , 同时还有政府监管方参与 。
今年7月2日 , 中国网信办官网公布“网络安全审查办公室关于对‘滴滴出行’启动网络安全审查的公告” , 一时间关于防范国家数据安全风险的讨论冲上热搜 , 另外像谷歌、亚马逊、Facebook等巨头不断收到来自全球数据监管部门的各种罚单 , 这种监管与被监管的过程 , 实际上就是不断划定数据适用范围的过程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