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冷原理有哪几种形式组成 常用的制冷方式

大家好!这篇文章主要是给大家详细描述关于“制冷原理有哪几种形式组成”的核心内容以及“常用的制冷方式”的相关信息 , 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 请往下看 。
一、蒸汽式压缩制冷
原理:在蒸汽压缩制冷循环系统中 , 压缩机从蒸发器吸入低温低压的制冷剂蒸汽 , 经压缩机绝热压缩成为高温高压的过热蒸汽 , 再压入冷凝器中定压冷却 , 并向冷却介质放出热量 , 然后冷却为过冷液态制冷剂 , 液态制冷剂经膨胀阀(或毛细管)绝热节流成为低压液态制冷剂 , 在蒸发器内蒸发吸收空调循环水(空气)中的热量 , 从而冷却空调循环水(空气)达到制冷的目的 , 流出低压的制冷剂被吸入压缩机 , 如此循环工作 。

制冷原理有哪几种形式组成 常用的制冷方式

文章插图

压缩机功能:
把制冷剂蒸气从低压状态压缩至高压状态 , 创造了制冷剂在冷凝器中常温液化的条件 。 被称为整个装置的“心脏” 。
【制冷原理有哪几种形式组成 常用的制冷方式】冷凝器功能:
使压缩机排出的制冷剂 过热蒸气冷却 , 并凝结为制冷剂液体 , 在冷凝器内制冷剂的热量排放给冷却介质 。
分类:水冷式冷凝器、风冷式冷凝器、蒸发式冷凝器 。
风冷式冷凝器:
使用和安装方便 , 不需要冷却水、热量由分机将其带入大气中 。 但同样传热系数低 , 相对其他类型重量偏大 , 翅片表面会积灰使散热能力下降 , 须及时清理 。
制冷原理有哪几种形式组成 常用的制冷方式

文章插图

蒸发器功能:
依靠制冷剂液体的蒸发来吸收冷却介质热量的换热设备 , 它在制冷系统中的任务是对外输出冷量 。
分类:满液式(沉浸式)蒸发器、干式蒸发器 。 干式蒸发器:沉浸式蛇管、壳管式、板式、喷淋式等 。
节流装置功能:
截流降压:高压常温的制冷剂流过膨胀阀后 , 就变为低压、低温的制冷剂液体 。
控制制冷剂流量:膨胀阀通过感温包感受蒸发器出口处制冷剂过热度的变化来控制阀的开度 , 调节进入蒸发器的制冷剂流量 , 使其流量与蒸发器的热负荷相匹配 。
控制过热度:膨胀阀具有控制蒸发器出口制冷剂过热度的功能 , 即保持蒸发器的传热面积的充分利用 , 又防止压缩机冲缸事故的发生 。
分类:手动节流阀、热力膨胀阀、毛细管、电子膨胀阀、浮球板、固定孔板、可变孔板 。
二、蒸汽吸收式制冷
以制冷剂-吸收剂为工作流体 , 称为吸收工质对 。
常用工质对:溴化锂-水(制冷剂是水)、氨-水(制冷剂是氨)-低沸点工质是制冷剂 。
制冷原理有哪几种形式组成 常用的制冷方式

文章插图

装置:吸收式制冷装置由发生器、冷凝器、蒸发器、吸收器、循环泵、节流阀等部件组成 , 工作介质包括制取冷量的制冷剂和吸收、解吸制冷剂的吸收剂 , 二者组成工质对 。
优点:
夏天需供应冷气 , 冬天需供应暖气的全年候空气调节地区 , 最适合使用吸收式系统 。
运转安静 , 可减少磨损至最小(除液体泵运转外) , 故障较少、维护简单 。 不依赖电力 。 容量控制容易 , 仅需控制发生器的热源 。 系统安全性高 , 无爆炸 。 系统满载与轻载效果相同 , 当负载改变时 , 只需调节发生器热源和水循环量即可 。 当蒸发温度及压力减低时 , 吸收式容量仅有限度地减少 , 运转稳定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