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外 , 本届航展上展示的无侦-7、无侦-8都采用了中国空军的标准低可视涂装 , 显然在光学隐身方面也很重视 。
无侦-7、“彩虹”6等虽然没有采用专门的隐身设计 , 但对于隐身并未忽视 。 例如无侦-7的流线型就很好 , 且采用了背负式进气道 , 机体材料大量应用了复合材料 , 尽管隐身性无法与专门设计的隐身飞机相比 , 但比绝大多数非隐身飞机强很多 , 能够大大缩短被敌方雷达发现的距离 。
无人机虽然在使用上不用担心人员损失问题 , 但大型无人机成本不菲 , 更重要的是其一旦被发现而遭到攻击 , 将会导致任务失效 , 这样无疑会给作战带来很大的不利影响 。 因此 , 对无人机采用隐身设计向来都很重视 。
自主创新特色明显
本届航展上的新型无人机在气动设计上都很有特点 , 例如无侦-7的菱形联翼布局(前后翼以“人”字形连接 , 优点是能够获得高升阻比 , 适合高亚声速飞行 , 而且还能显著降低结构重量和机翼的翼展) , 无侦-8的梭镖型机体 , “彩虹”6的尾吊式发动机布局等 , 都表明中国在无人机设计上已经摆脱了之前的跟随式发展思路 , 走上了自主创新发展之路 , 开始引领世界无人机发展潮流 。 而这也说明中国在无人机领域已拥有深厚功底 , 正如中航工业人员在介绍无侦-7的时候自豪地宣称 , “它的技术过于先进 , 技术实力差些的企业根本搞不出来 。 ”
模块化设计也是新型无人机的重要特点 。 例如无侦-7能够快速拆成多个模块 , 然后用运-9这样的中型战术运输机实施空运 。 到达指定地域之后 , 各个模块可快速组装成整机 。 其他型号无人机同样有很强的模块化设计特点 , 都能够根据任务需求灵活换装任务模块 , 这样就大大扩展了任务范围 。
随着智能化、信息化程度的不断提高 , 新型无人机的任务能力也越来越强 。 例如“飞鸿”97搭载有分布式光电孔径探测系统和智能蒙皮感知系统 , 实现了隐身条件下360°全覆盖光学与电子侦察 , 能够在1000千米作战半径范围内快速抵达战区 , 实施6小时以上全天时、全天候、全疆域战场态势感知 。 不仅如此 , “飞鸿”97机头下方还有类似F-35、歼-20所装的宝石形光电瞄准系统(EOTS) , 能显著提升对地攻击能力 。
“飞鸿”97的机腹弹仓可挂载12枚“飞鸿”901巡飞作战无人机系统 , 投放后自主组网编队 , 形成广域攻击蜂群 , 从多域多向对目标实施多域立体精确破袭打击 。 从世界范围看 , 无人机“蜂群”战术虽然被不断提及 , 很多国家也在大力发展 , 但真正能够让无人机实施“蜂群”作战的国家屈指可数 , 中国是其中的佼佼者之一 。
(作者系《舰载武器》执行主编)
来源:2021年10月20日出版的《环球》杂志 第21期
《环球》杂志授权使用 , 其他媒体如需转载 , 请与本刊联系
【新型无人机闪耀航展】本期更多文章敬请关注《环球》杂志微博、微信客户端:“环球杂志”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