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人工智能、人类增强与当代哲学( 三 )


南京大学哲学系的潘天群教授及其博士生郑炳楠、浦江淮的报告则围绕智能概念及奇点(智能爆炸点)及人工智能在科学发现中的作用展开分析 。 潘天群教授的报告《智能系统的增殖与进步》从逻辑分析的视角对智能概念展开精确分析 , 认为智能可理解成系统面对环境而提出的问题或者挑战而提出方案的能力 , 这样的能力可以被比较但难以被精确度量 。 人类一方面通过生物本能实现基因增殖从而实现智能增殖 , 同时通过知识的增加人类的智能呈现出智能进步 。 超级智能机器被设想为人所制造且能够代替人类制造机器的机器 , 而这样超级智机器被制造出来 , 机器智能大量增殖的奇点便会到来 。 郑炳楠的报告题目是《查尔莫斯对奇点论证的重塑及其问题》 。 报告重新审视了查尔莫斯对于奇点问题的论证和思考 。 浦江淮的报告关注人工智能技术在科学发现中的作用 , 其报告题目为《机器可以进行科学发现吗?——从BACON到AlphaFold2》 。 人工智能专家一直在探索如何用机器帮助科学家进行科学发现 , 而AlphaFold2对蛋白质结构的揭示则是近期科学界的重大事件 。 浦江淮通过分析人工智能程序BACON和AlphaFold2 , 认为机器具备进行科学发现的可能性 。
会议讨论热烈 , 许多问题来自于线上讨论区观众所提出 。 江苏省自然辩证法理事长曹克教授莅临会场 , 并对会议做了精彩评论 。
报告结束后 , 武汉大学的桂起权教授对各位专家学者的报告进行了总结 。 复旦大学的杨庆峰教授做了会议的闭幕发言 。
本次会议的主办者有:南京大学哲学系、南京大学科学技术与社会研究所、江苏省自然辩证法研究会、复旦大学生命医学伦理研究中心、上海市自然辩证法研究会、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当代新兴人类增强技术前沿的人文主义哲学研究”课题组以及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智能革命与人类深度科技化前景的哲学研究”课题组 。
会议︱人工智能、人类增强与当代哲学
文章图片

【会议链接】
南京大学人工智能哲学工作坊:开始于2019年 , 由南京大学哲学系潘天群教授主持 , 2019年5月26-27日在南京大学哲学系召开 , 与会人员近百人 。 2021年10月22-24日在南京大学召开第二届 。
“人类增强与当代哲学“系列会议:开始于2021年 , 由复旦大学杨庆峰教授主持的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当代新兴人类增强技术前沿的人文主义哲学研究”课题组主办的系列会议 , 主要探讨当代新兴增强技术对于当代哲学带来的冲击和影响 。 2021年6月25-27日在复旦大学召开了第一届、2021年10月22-24日召开第二届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