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手机格局要变?vivo连续三季度拿下国内手机第一!( 二 )


vivo缘何能够强势领跑?
智能手机市场发展二十年至今 , 已是充分竞争的饱和市场 , 此次华为跌倒后 , vivo缘何能够快速取代华为 , 占领国内市场第一位置?值得深思 。
在李泽刚看来 , vivo一直以来践行稳健发展的文化和战略 , 今年前三季度能够持续领先国内市场 , 主要由于vivo这两年渐进式的积累 , 而得到的一个相对合理的结果 。
李泽刚认为 , 后华为时代 , 各企业竞争战略并没有发生巨大改变 , 整体来看各企业正集体冲击高端市场 , 比如OPPO推Find系列 , 小米推小米11与MIX , vivo推X60系列、X70系列等 , 因为中国手机市场属于饱和式竞争 , 总体市场量不会有太大增长 , 大家只是在固定的市场上抢夺市场 , 而手机行业中低端市场竞争已经饱和 , 若企业希望在出货量、利润上实现更好增长 , 就必须做高端市场 , 但目前来看 , 各企业竞技高端市场仍面临较大压力 , 消费者很难为他们的高端产品支付品牌溢价 。
采访人员发现 , 与前华为时代相比 , 后华为时代下国内手机市场第一名与其他第二至五名差距不是特别大 , 如第一季度vivo与OPPO市场份额占比相差1% , 第二季度、第三季度两者市场份额占比进一步扩大至3% , 但华为当时以近50%的市场份额远远地拉开了竞争对手 。
“从产品、渠道、品牌方面来看 , OV米三家有微小差异 , 所以vivo销量比OPPO相对领先一点 。 ”李泽刚告诉采访人员 , 渠道方面 , OV米三家中OV渠道实力相当 , 但OV优势在线下 , 它们已深耕至县镇级 , 而小米优势在线上渠 , 这就会导致各家销量的差异 。
另外 , vivo的产品布局能力相对更好 。 据了解 , vivo产品特色相对鲜明 , 比如为更好地进入高端市场 , vivo在影像领域与蔡司合作 , 将传统光学技术与计算影像研发结合 , 让蔡司镜头能够被广泛地用于现在这个分享、创作的时代 , 提供了更全面的影像功能 , 降低了普通人进入专业影像的门槛;同时为服务用户拍照和录像的需求 , vivo还主导开发高速计算成像的专业影像芯片V1 , 形成了一套vivo自己的影像处理系统 , 并服务vivo手机影像长赛道;此外 , vivo手机还普遍搭载针对手机防抖的解决方案微云台 , 将手持云台嵌入到手机设备中 , 有助于提高摄像质量 。
据采访人员了解 , vivo内部制定了产品铁三角(产品规划、技术规划、技术预研)创新方法论与实践 , 从品牌战略到产品战略到产品规划到技术规划要做好两个握手:品牌战略和产品战略的握手以及产品规划和技术规划的握手 。
从品牌角度来看 , vivo集团内部有三个终端品牌 , 分别是vivo , 负有品牌高端化使命的NEX以及主打互联网极客人群、对标小米的iQOO , vivo品牌还下辖多个产品系列 , 分别是定位专业影像旗舰的X系列、时尚自拍旗舰的S系列和入门的Y系列等 , 品牌定位和产品定位相对清晰稳健 , 覆盖用户面较广 。
“vivo给外界感觉更加稳健、理性 , 坚持深耕自己的优势领域比如国内市场 , 对于不熟悉的市场或领域不会太跃进式布局 。 ”李泽刚说 。
前不久 , vivo执行副总裁胡柏山也对媒体表示 , 经过用户动态研究和技术动态研究 , vivo把未来需要发力的长赛道进行梳理 , 总结出四大方向:设计(包括外观、交互等)、影像(拍摄、视频等)、系统(包含底层系统和AI技术使用等)、性能(游戏等场景) 。 在他看来 , 长赛道有两个特点:一是消费者持续关注 , 有持续的高要求;二是在这个赛道上 , vivo可以持续迭代 , 有可为的空间 。
“每一年 , 市场形势在变 , 消费者的需求在变 , 我们的应对策略也在改变 。 可无论再怎么变化 , 守住我们的本分和初心 。 ”vivo副总裁刘宏曾如此表示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