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明年建成20个研究型病房 让更多患者尽早用上新医药
让更多的患者尽早用上新医药
明年建成20个研究型病房
北京晚报讯(采访人员贾晓宏)今年 , 本市将在全市范围内启动研究型病房规范化建设 , 试点建设5个左右示范性研究型病房 , 到2020年新建20个左右示范性研究型病房 。 到2022年 , 示范性研究型病房覆盖主要疾病领域 。
今天 , 北京市卫健委与市科委、市人力社保局等六部门共同发布加强研究型病房建设的意见 , 将通过研究型病房建设 , 全面提升新药、新医疗器械及新技术的临床研究和转化应用能力 , 更好地服务医药健康产业发展 , 提高居民健康水平 。
一种新药、一个新医疗器械、一项新技术从实验室进入临床应用前 , 都要经过大量的临床研究 , 证明其先进、安全、有效 , 并转化为疾病防治的有效措施 , 让更多的患者受益 。 临床研究是医药健康产业创新发展的重要临床支撑 , 而研究型病房正是开展药物和医疗器械的临床试验、生物医学新技术的临床应用观察等临床研究的场所 。 今年 , 本市将启动示范性研究型病房的遴选 , 在具有药物和医疗器械临床试验资格的医院 , 择优率先实施研究型病房建设项目 。
研究型病房的依托医院要明确研究型病房的床位规模 , 病床一般不少于30张 , 床位数一般控制在依托医院现有编制床位数的10%左右 。 实有床位数已达到编制床位数的依托医院 , 可按照法定要求依程序申请现有床位数的10%左右作为研究型病房的床位数;实有开放床位数尚未达到编制床位数的依托医院 , 按照其差额床位数的三分之一用于研究型病房 。
研究型病房可不纳入医院平均住院日、床位周转次数、病床使用率以及相关费用计算等 。 本市将建立受试者招募合作联盟 , 提升临床研究受试者的招募效率和质量 。 相关部门同时表示 , 加强对研究型病房工作的质量管理和风险防范 , 保障研究安全和受试者的合法权益;要落实研究项目负责人制度 , 充分授权 , 加大服务 , 切实调动研究团队的积极性 , 保障必要的科研时间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