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越反击战创造的世界纪录,战争史上规模最大的丛林坦克战

对越反击战创造的世界纪录,战争史上规模最大的丛林坦克战

----对越反击战创造的世界纪录 , 战争史上规模最大的丛林坦克战//----

对越反击战创造的世界纪录,战争史上规模最大的丛林坦克战

----对越反击战创造的世界纪录 , 战争史上规模最大的丛林坦克战//----

对越反击战创造的世界纪录,战争史上规模最大的丛林坦克战

----对越反击战创造的世界纪录 , 战争史上规模最大的丛林坦克战//----

对越反击战创造的世界纪录,战争史上规模最大的丛林坦克战


"multi_version":false

坦克作为陆军最主要的突击兵器 , 具有三个特点:强大的火力、较快的机动力和可靠的防护力 。 作为一种重型武器 , 坦克在使用的时候 , 对于地形条件和道路状况的要求是第一位的 。 在地势平坦开阔 , 通行道路比较多 , 路况比较好 , 通视条件比较好的地形上 , 才能够充分发挥坦克火力强、机动快的战斗性能 。

正是因为这样 , 能不能在山岳从林地大规模地集中使用坦克 , 如何在这种不利于重装备使用的恶劣地形上充分发挥坦克的快速突击作用 , 历来都是现代战争史上的一大难题 。

中国人民解放军在1979年初春进行的对越自卫还击、保卫边疆作战中 , 共先后投入了7个坦克团又1个坦克营的兵力 , 参战各型坦克近700辆 , 参战规模之大 , 作战样式之多 , 是人民装甲兵历史上前所未有的 , 同时也创造了了人类战争史上最大规模丛林坦克战的世界纪录 。

此次装甲兵参战的7个团又1个营分别是:广州军区41军坦克团(装备62式轻型坦克)、42军坦克团(装备62式轻型坦克)、55军坦克团(62式轻型坦克)、独立坦克团(装备63式水陆坦克) , 武汉军区43军坦克团(装备59式中型坦克)、54军坦克团(装备T34中型坦克) , 昆明军区独立坦克团(装备62式轻型坦克) , 成都军区独立坦克团2营(装备62式轻型坦克) 。

在作战过程中 , 合成军首长对坦克的使用大致分为两种情况:

一种是在主要方向上以团为单位或是集中几个坦克营 , 发挥坦克的快速突击作用 , 协同步兵向越军纵深和侧后实施穿插迂回 , 占领要点 , 切断敌人退路 , 配合主力部队合围歼灭敌人 。 比如广州军区前指在高平战役中 , 就集中使用了41军坦克团主力、42军坦克团和43军坦克团主力 , 分别从靖西和龙州两个方向出击 , 一北一南 , 向高平城实施快速穿插 。

一种是以坦克营或连为单位配属步兵 , 充分发挥坦克直瞄火炮的作用 , 支援步兵实施正面突破 , 或以火力支援步兵夺占敌人扼守的坑道、山洞和坚固支撑点 , 歼灭守敌 。 比如13军在指挥149师向越军316A师据守的沙巴地区进攻时 , 就使用了昆明军区独立坦克团3营(欠7连)配属445团 , 沿10号公路直取沙巴县城 。

我军装甲兵所面对的越南北部边境省份山岳丛林地形 , 具有山高坡陡、谷狭洞多、林密草深、路窄弯急、河多桥小等特点 。 这种恶劣地形对于坦克的作战行动极为不利:不方便展开、机动速度缓慢、观察受限 , 不方便发扬火力 , 而且很容易遭到对方近距离反坦克火力打击 。 不利的地形条件导致坦克的突击力和平原地、丘陵地相比 , 下降了大约80% 。

而越军则充分利用了地形不便坦克行动的有利条件 , 三五成群 , 游动袭击我坦克 。 越军反坦克小组每组2至3人 , 通常是隐蔽在坦克通过的公路两侧和山脚下 , 使用火箭筒、反坦克枪、无后坐力炮等反坦克兵器 , 利用我坦克通过公路转弯处、隘路、上坡、河溪、桥梁等地 , 速度较慢时突然袭击 。 越军反坦克手在地形的掩护下 , 敢于接近到几十米 , 十几米 , 甚至几米的距离上从侧后打 , 或者专打观察器材 。 有时专打分散落单的坦克 , 打了就跑 , 尔后又打 , 不易被我发现和消灭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