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 SPD 热脱扣和 SCB 电磁脱扣( 二 )


稍微整理列举 , 就十个以上的相关影响要素!每一个要素 , 都可能导致不同的结果(至少脱扣时间是不同的 , 可能 3 秒 , 可能 5 秒) , 由于上十、百 A 电流 , 电压几百伏 , MOV、GDT 热积累 , 引燃外壳、周围材料的概率还是非常大的 。 可见“谢罪”的工程师比窦娥还冤!
虽如此 , 浪涌保护器 SPD 作为防雷工程的核心防护器件 , 大多数公司为提高产品可靠性 , 做出了卓越的努力 , 也设计生产出了非常可靠的SPD 产品 , 为防雷减灾作出了非常大的贡献 。 作为传统技术生产的 SPD 热脱扣产品(定义为技术路线一)虽有瑕疵 , 还有很多地方需要不断的优化完善 , 大家无时无刻 , 都在为做出高度可靠的 SPD 产品 , 做着不懈的努力 。
02
传统技术路线对产品的改进
基于以上传统 SPD 应用痛点 , 较多的陶瓷气体放电管元件公司 , 对陶瓷气体放电管元件 , 进行了不断的优化升级改进 , 设计制造出高弧光电压 , 淬火灭弧特性更好的单层(应用 NPE 上 , 具备~300A 熄灭弧能力)、多层陶瓷气体放电管(应用 LNPE 全模上 , 具备高达10kA 熄灭弧能力) , 或者是多层石墨间隙模块 。 此类多间隙元件产品 , 有非常好的防雷电过压特性 , 还非常高效的改善了遮断续流特性 , 在相对固定的应用场景里面(在一定的续流范围内 , 比如 255vAC , 0~10kA 以内) , 可以做到无续流 。 能推出此类产品 , 过程也是非常曲折和艰难 。 早期 , 国内某些权威机构、大佬认为有风险 , 不主张采用!此后国外大品牌不断推出此类产品 , 国内才慢慢开始批量使用开来 。
浅谈 SPD 热脱扣和 SCB 电磁脱扣
文章图片

03 “技术路线三”——后备保护器技术( SCB)
还有一些公司 , 选择了第三条路线 , 借鉴漏电断路器的原理 , 走电磁脱开的技术路线 。 我们觉得也是一个不错的创新之举 。 此技术路线 , 就是最近比较热门的后备保护器产品 SCB 。 下面是 SCB 技术原理图:
浅谈 SPD 热脱扣和 SCB 电磁脱扣
文章图片

浅谈 SPD 热脱扣和 SCB 电磁脱扣
文章图片

SCB 在工频分断能力上 , 继承了漏电断路器的能力 , 能非常方便地设计分断电流大小 , 将可能带来损害的热参数转换为电流参数 。 电流产生磁感应电动势 , 磁芯动杆推动机构分断 , 非常灵敏、迅速(反应速度是毫秒级 100mS) 。 要素相对简单可控 , 优势还是非常明显(相对热脱扣多要素影响) 。
SCB 一经推出 , 也是争议不断 。 如同当初 , 多层 GDT 产品使用在 LN 线路上 , 国内权威大佬 , 也是非常谨慎 , 不敢越雷池半步 。 但是 , 最近几年 , 多层 GDT、多层石墨模块 , 已经大批量使用在 LNPE 全模防雷工程上 。 大家要习惯这类争议拿它当改善产品的动力 , 力争把产品做的更好 , 来回应这种质疑!当然 , 要做到工频、高频雷电各走各路 , 尽量少的影响对方 , 消除防雷盲区、误动作等 。 对 SCB 工程技术人员 , 也还是提出较多较高的要求 , 有待 SCB 工程师不断优化完善 。 对此我们就不专业了 , 此处不再班门弄斧了 。
深圳市威特科电子有限公司 , 也是较早推出适合 SCB 高频雷电路径的 GDT , 此类 GDT 能量密度高 , 具备超大通流能力 , 高续流遮断能力 , 快速响应特性 , 残压极低 , 符合 TOV 测试、IEC61643-11 等标准要求 , 能非常好的配合 SCB 的各项特性要求 。 非常欣慰的是 , 此类 GDT 产品已经有上千万只的数量级 , 服务在国内、国际大品牌的各类电器设备上 , 并得到了客户一致好评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