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的拖拉习惯来源于父母,孩子行为出现问题的时候,家长先反省自己的言行

我是一个全职妈妈 , 一个不断实现自我价值的全职妈妈 。 拒绝焦虑 , 拒绝“内卷” , 轻松育儿 , 理性对待婚姻生活 , 宽容应对婆媳关系 , 希望我的一些观点能够让你豁然开朗 , 能够带给你正能量 , 解决你的现实问题 。   
文|家有小甜椒儿(原创不易 , 请勿抄袭 , 欢迎个人转载分享)  
图|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最近发现3岁的宝宝有一个严重的问题 , 就是“拖拉”问题 。   
让她刷牙 , 她说“待会儿” 。   
让她洗脸 , 她说“待会儿” 。   
让她吃饭 , 她还是说“待会儿” 。   
孩子的拖拉习惯来源于父母,孩子行为出现问题的时候,家长先反省自己的言行】总之就是 , 干什么都要“待会儿” , 待会儿就不知道是什么时候了 , 干什么都拖拖拉拉的 。   
昨天宝宝让我给她找一个玩具 , 我随口就说了一句:“待会儿!”然后瞬间就意识到问题所在了 , 宝宝的“待会儿” , 不就是粘贴复制我的吗?  
孩子的拖拉习惯来源于父母,孩子行为出现问题的时候,家长先反省自己的言行  
文章图片  
宝宝模仿力最强的阶段  
一个孩子 , 从出生时的一无所知 , 到最后成为一个完全独立的个体 , 要经过几个发展阶段 。   
第一个阶段就是模仿阶段 , 也就是宝宝3岁以前这个阶段 。   
宝宝出生的时候大脑发育成熟度在25%左右 , 到3岁的时候 , 大脑发育成熟度到80%左右 , 这个阶段 , 宝宝有逐渐增强的“自我意识” , 有逐渐增长的“自主观念” , 但是这个阶段宝宝的思索能力非常差 , 行为发展基本上全靠模仿 。   
模仿家长的语音语调和语气 , 模仿家长的手势和说话的态度 , 无形中 , 小家伙们就已经把家长的一些常说的话、常做得动作掌握了 。   
而在这个过程中 , 孩子的性格基础和情绪波动情况 , 也就复制了家长的或者是受到家长的影响 , 产生了一定的后果 。   
比方说家长喜欢催促孩子 , 总是让孩子处在一种极度焦躁的环境中 , “赶紧地”这样类似的话语总是能环绕在孩子周边 。   
孩子遇到事情就容易紧张 , 内心容易产生极度的不安 , 做事缺少专注度 。   
催促带来的结果 , 不是让孩子真的提升了效率 , 而是让孩子对眼前的事情产生了恐惧和抵触的心理 。   
孩子的拖拉习惯来源于父母,孩子行为出现问题的时候,家长先反省自己的言行  
文章图片  
想要孩子变优秀 , 家长先要约束自己的言行  
有了宝宝以后 , 家长一定要约束自己的行为 , 这才是对孩子负责的一种具体表现 。   
家长不要总是想着天上掉馅饼 , 总梦想着孩子成为某个领域的佼佼者 , 成为天才般的存在 , 纵使孩子真的有天赋 , 那也需要家长付出极大的精力和时间来培养的 , 成功不是随便就能获得的 , 孩子的优秀当然也不是随便就能具备的 。   
想要孩子朝着越来越好的方向发展 , 前提是家长要成为优秀的家长 , 要给孩子提供一个好的成长环境 , 家长身体力行给孩子树立良好的榜样 。   
有了宝宝以后 , 就要约束自己的行为 , 才能引导孩子成为更好的自己 。   
孩子的拖拉习惯来源于父母,孩子行为出现问题的时候,家长先反省自己的言行  
文章图片  
首先 , 减少情绪波动和情绪暴躁 。   
家长情绪的波动和暴躁 , 孩子是能够感受知道的 , 虽然3岁以内的宝宝 , 并不能真正了解事情 , 是一个不知事的小宝宝 , 但是孩子是能够准确感知气氛的 。   
家长情绪波动 , 暴躁的时候 , 孩子有一个明显的表现就是 , 情绪也容易波动 , 动不动就哭 。   
总结来说 , 妈妈越烦心 , 孩子越不听话 。   
提醒家长的一点是 , 努力收敛情绪 , 尽量不要把坏情绪带到家里来 , 不要让坏情绪感染到孩子 。 一旦孩子受影响的次数多了 , 孩子的情绪也会暴躁起来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