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与钢”到“电与光” 昔日“刀客”变今日“创客”

  新华社兰州10月31日电(采访人员胡伟杰、任延昕)聚居在甘肃省临夏回族自治州的少数民族保安族是著名的“腰刀民族” , 其制作的“保安腰刀”享誉全国 。 过去 , 很多临夏州的保安族群众都以制刀为生 。 近年来 , 国家不断加大对临夏州等“三区三州”深度贫困地区的帮扶力度 , 封闭落后的土地上吹来一阵阵新风 , 家住积石山保安族东乡族撒拉族自治县刘集乡的保安族青年韩小钢就从一名“刀客”摇身一变成为一名“创客” 。

  韩小钢的爷爷是一名保安族刀匠 , 家族世代以制刀为生 。 “我是从小在爷爷做刀的火炉边长大的 。 ”韩小钢说 。 腰刀在很多保安族家庭里是重要的生产工具 , 大刀用作劈柴 , 小刀用作裁纸、割肉 。 同时 , 保安腰刀也畅销于西北地区藏族、蒙古族等少数民族中间 。

  制作一把纯正的保安腰刀费时费力 , 需要一整天守在火炉跟前拉扯风箱冶炼烧制 , 不断淬火打磨 。 十几岁的韩小钢拿起铁锤往往抡不到十几下就震得双手虎口发麻 , 刀身上火星四溅 , 躲闪不及就会溅到裸露的皮肤上 。

  “以前村里做刀为生的人很多 , 几乎家家都在做 , 然而一把刀卖的价钱很低 。 后来腰刀成了管制刀具 , 销售受到限制 , 更难往外卖了 。 ”韩小钢说 。

  2015年韩小钢大学毕业后 , 他决定不再回乡做刀匠 。 “我是学环境艺术设计的 , 想把专业用起来 。 ”韩小钢起初在兰州一家装修公司做墙体美化 。 然而这份工作由于薪酬低等原因 , 让他很不满意 。

  临夏州是福建省厦门市东西协作扶贫对口帮扶的市州之一 , 2018年 , 厦门中达集团落户临夏州积石山县 , 搭建了中天创客电商孵化基地 , 针对贫困户进行电商知识和技能培训 , 并依托公司已有的成熟供应链和销售市场 , 搭建了“两头在外”的电商扶贫模式 。

  “只需一台电脑就能创业”“免费教人开网店” , 听到家乡传来的这些消息 , 韩小钢心动了 , 他果断辞职来到基地报名参加培训 。 在厦门和积石山接受了为期3个月的培训 , 2019年9月底 , 韩小钢正式以“千讯厨具拼购店”为名注册了一家网店 , 并且入驻京东 。

  “我的网店主要售卖不锈钢厨具 , 爷爷做了一辈子腰刀 , 为别人打造生活工具 , 我也想在网上卖厨具来方便别人的生活 , 同时为自己增收 。 ”韩小钢说 。

  “我们先后培训当地电商人才500余人次 , 并为百余位学员提供创业就业岗位 , 其中个人最高月收入可达两万元 。 ” 中天创客电商有限公司总经理吴铁双介绍 。

  中天创客电商孵化基地只是近年来厦门临夏东西扶贫协作的成果之一 。 截至目前 , 厦门市已引进东部国企、民企45家到临夏州投资兴业 , 总投资达4.64亿元 。

  “有了四通八达的互联网 , 当地的花椒、中药材等名优土特产和手工刺绣、布鞋等民间工艺品也搭乘‘电商快车’ , 找到了更好的出口和销路 , 激活了当地‘造血’能力 。 ”临夏州副州长、厦门市挂职干部邱武伟说 。

  保安族昔日的刀匠们一年四季站在高温的火炉旁辛苦劳作 , 在“火与钢”中讨生活 。 如今 , 新一代保安族青年们尝试除制刀外更多元的生活方式 。 韩小钢 , 这位保安制刀世家的后人 , 从传统的“火与钢”中解放出来 , 在现代化的“电与光”里不断探索着未来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