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都桥:川藏线过路站如何变为“摄影天堂”?
新华社成都10月31日电(采访人员王迪)进入秋季 , 川藏线的新都桥路段迎来了一年中最美的季节 。
阳光下 , 白杨林把山峦染成一片金黄 , 和流水、雪山、藏式民居组成美丽的高原秋景图 。 一辆接一辆的大巴车把游客送到新都桥大大小小的宾馆 , 而路边正在建设中的新酒店鳞次栉比 。
难以想象 , 短短二十年间 , 一个普通的干线公路过路站 , 已发展成为人们趋之若鹜的“摄影天堂” , 乃至成为川藏公路沿线最有名气的地标之一 。
新都桥折射了交通改善给藏区社会、经济带来的巨大变化 。
六十年来 , 新都桥一直是川藏公路南北线的交汇点 。 从四川省甘孜州康定市出发西行、翻越海拔约4300米的折多山垭口后 , 就会经过新都桥 。 在此 , 既可以继续西行、沿国道318线到达西藏芒康 , 也可以选择北上、转入平行的国道317线、一路西行抵达西藏昌都 。
然而 , 过去到达新都桥十分艰难 。 新都桥所在的国道318线 , 路面坎坷、塌方频繁 , 堵车时间可以长达一周以上 。
“过去新都桥只有一条街 。 ”来自甘孜藏族自治州康定市瓦泽乡53岁的老干部扎西尼玛说 。 据他回忆 , 2000年以前 , 新都桥街上只有孤零零的几家店铺和一家国营旅馆 。
2000年以来 , 新都桥的交通大为改观 。 2001年至2003年 , 中国西部地区实施了通县油路建设工程 , 共建设里程25766公里 , 总投资347.68亿元 , 使西部地区交通状况有了质的飞跃 。
2004年 , 中国开始投资37亿元资金对川藏公路进行全面改造 , 提高了路面和桥涵的承载能力 , 改善了行车条件 , 提高了通车能力 。
交通改善对于甘孜州旅游的带动作用立竿见影 。 2001年 , 随着川藏线上二郎山隧道的全面贯通和成雅高速公路的建成通车 , 甘孜州当年共接待游客66.75万次 , 实现旅游收入3.67万亿元 , 同比增长221% 。
新都桥的美景吸引来了全国各地的城市居民 , 来自北京、上海、广东等地的游客纷纷自驾来到这片“处女地” 。 最早是探险家和摄影爱好者 , 然后是对舒适度要求更高的普通游客 。
在此背景下 , 新都桥的第一家民宿取得成功 。 “康巴第一藏家庄”的经营者邓珠降措在2000年初发现 , 自己家客厅里的八个床位已经无法满足游客需求 。 黄金周期间 , 他把游客带到老村主任家、一些富裕人家 , 因为那里有多余的被子和接待能力 。 “我教他们怎么烧热水 , 怎么铺被子 , 怎么放洗脸盆 。 ”邓珠降措说 。 在他的带领下 , 全村90户人家里的一多半都开始做旅游接待 , 到了黄金周更是全村参与 。
如今 , 邓珠降措兄弟俩已经有了三栋民宿 , 提供70个房间、120多个床位 , 成为当地脱贫致富的典型 。
随着交通的改善 , 更多的美景变得触手可及 。 宏伟的贡嘎山和亚拉雪山 , 古老的木雅碉楼和民居 , 会变色的泉华滩……除了标志性的金色落叶林外 , 游客开始了解到新都桥的不同景观 。
当地藏族年轻人也抓住了旅游业蓬勃发展的机遇 。 25岁的其明多吉说 , 自己经营的民宿今年入住率达到了80% 。 与老一代不同的是 , 他把摄影爱好变为和游客互动的方式 。
“每周六下午我会定期发9张照片在朋友圈 , 以新都桥周边的风光吸引客人 。 ”其明多吉说 , 很多人会在朋友圈留言 , 询问拍摄的地点和时间 , 聊着聊着就成了朋友 。 很多网友还会把亲朋好友推荐到他的民宿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