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饭|小班这一年,我和孩子老师一起改变“饭渣宝宝”( 二 )

  
通过半年 , 溪苒能自己吃饭了 , 但进食速度仍然很慢 , 老师也总和我说这一点 。 接下来 , 在引导她提高进食速度上 , 我先是采用了沙漏 , 想让她清楚的知道时间的概念 , 可是沙漏对她来说竟成了玩具 , 她也总是翻来翻去 , 沙漏的作用没有发挥 。 之后我用了手机计时器 , 我发现时间进度有颜色标明 , 这比沙漏对于小朋友来说 , 更能清楚知道自己用掉了多久时间 , 还剩多长时间 。 在提高进食速度上 , 老师也给了些建议 。 老师在班上会帮她“数数” , 饭在嘴里时间控制在三秒 , 老师数三下 , 让孩子咀嚼完咽下去 。  
改变孩子习惯 , 当大人能平和对待就离成功不远了  
通过一年的时间 , 用了各路招数 , 或有效或失败 , 经过这个过程 , 溪苒也算是从“饭渣”跳脱出来了 。  
回看自己的经历 , 最重要的是家长要放平心态 。 习惯的培养是一个过程 , 不能急于让孩子在短期内就有所改观 。 一定不要过度关心或者强迫孩子吃饭 。 在这一年引导过程中 , 给我印象最深的是 , 当我们强迫或者惩罚孩子时 , 其实会让吃饭这件事变的很有压力 。 当总是在饭桌上因为吃饭问题争吵 , 那么饭桌对于孩子来说 , 自然也是一个最想躲避的地方 。  
其次 , 家庭成员保持意见的一致 。 如何引导溪苒自主吃饭 , 也是我们和长辈磨合的过程 。 只有我们都控制住不去喂饭 , 不无效惩戒 , 不要怕脏 , 不要因为几顿吃少而焦虑 , 给她一个周期 , 那么孩子会把吃饭这件事做好的 。  
吃饭|小班这一年,我和孩子老师一起改变“饭渣宝宝”文章插图  
爱啃勺子的妹妹  
现在妹妹7个多月 , 已经开始吃辅食了 , 有了姐姐的前车之鉴 , 我们全家在喂养上也有了经验 。 抓住她的敏感期 , 做一些方便她这个阶段抓握和咀嚼的食物 。 从姐姐小时候精细化的喂养 , 调整为更为“粗狂”的方式 , 多让她自己尝试 , 放小大人的作用 。 我们全家都发现 , 当没那么在意孩子吃饭好不好时 , 反而孩子会给你惊喜 。  
家不应该是亲子之间的“战场” , 当孩子遇到难题 , 我们应该温柔的鼓励帮她一起解决 。 当从“监督者”转化为“陪伴者” , 你会发现孩子的进步和那些被忽视的亮点 。  
责任编辑:杨思超  
校对:张艳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