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扬|孩子“好动”不一定就是“多动症”( 二 )

  
多动冲动型的症状可表现为:经常坐不住,手脚动个不停或在座位上扭来扭去;在教室上课时会离开座位,或其他需要坐在位子上的场合经常离开座位;经常在不适当的场合跑来跑去或爬上爬下;经常无法安静地学习或做事;经常说话多,“滔滔不绝”;经常忙忙碌碌的;经常在问题没说完时抢答;经常难以按顺序等待,比如排队时总是表现不耐烦;经常打断别人或者打扰别人,比如打断他人对话、游戏等。  
混合型的症状则以上二者兼而有之。当发现孩子出现这些表现时,建议及时寻求专业儿童心理医生的帮助,排除多动症的可能。  
3 会给孩子带来长期影响  
多动症的病因是很复杂的,目前倾向于认为其是由多种生物学因素、心理因素及社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研究表明,多动症有遗传倾向,母亲在怀孕时吸烟、饮酒、感染、中毒、营养不良和非正常分娩,都有可能增加后代患多动症的风险,儿童在成长过程中血铅过高也是一个高危因素。另外,多动症还与儿童所在的家庭关系严重不和睦,父母教育方式简单粗暴有关;与儿童所在的学校环境和社会环境有关,如果老师缺乏对此病的认识和理解,采取不当的管教方式,也会影响到儿童行为和情绪的发展。  
那么,多动症会给孩子带来什么样的影响呢?  
首先,多动症患者常表现为学习困难,因为注意力障碍和多动影响了课堂听讲的效果、完成作业的质量,其学习成绩常低于其智力所应该达到的成绩。  
其次,多动症患者的冲动性特点会造成人际关系困难,存在很多社交技能和交流技巧方面的问题,难以很好地管理情绪、调节情绪,因而在同伴交往中常遭到同伴的拒绝,难以保持持久的人际关系。同时,他们与家人之间的沟通也存在同样的问题,家庭冲突多,亲密程度低。  
综上所述,多动症儿童在进入青春期,甚至成年期后,在多个领域的功能都存在或多或少的损害,学业和职业成就差,人际和家庭关系不良。  
4 “多动症”需医院做评估诊断  
“多动症”这个标签不能随便、轻易地给孩子贴上。  
有些过于焦虑的家长会认为自己的孩子整天都闲不住,是不是有多动症?孩子注意力不集中,是不是多动症?过早过多的标签化,不仅会把焦虑的情绪在亲子关系、师生关系中传递,还会让整个家庭都陷入不良情绪的笼罩,让孩子在学校中被同学们戴上有色眼镜来审视,从而对其成长造成严重不良影响。  
多动症的诊断需要在相对长的时间内、在两个以上的场景中(如学校、家庭)存在,并且需要综合考虑孩子的年龄及对功能(如学业、交往)的影响等各方面因素。因此,如果家长觉察到孩子与同龄儿童相比,在注意力、好动、情绪上表现大为不同,应到医院做进一步评估、诊断。  
5 药物治疗安全吗  
从临床情况来看,多动症儿童的症状受到年龄因素影响,随着年龄增长而减轻。但鉴于多动症对于儿童成长的不良影响,建议一旦确诊,尽早干预。  
对于学龄期多动症患者来说,药物治疗是首选的治疗方式,当然这也是家长顾虑最多、疑问最多的一种方式。已有大量研究证明了药物对多动症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可以很好地减轻多动症的症状,从而提高学业表现、改善人际交往等。目前常用的药物有哌甲酯、托莫西汀等。常见的不良反应有食欲不振、睡眠影响等,一般会随着服用时间增长或者调整服用方式等得到缓解。  
药物治疗最终可以治愈多动症吗?遗憾的是,目前没有任何药物或方法可以治愈这种疾病。多动症的治疗及管理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还需要家长、孩子及学校的多方面合作,以长期坚持管理好相关症状。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