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扬|孩子“好动”不一定就是“多动症”( 三 )

  
表扬|孩子“好动”不一定就是“多动症”  
文章插图  
医师建议  
患者家长可学习“亲子成长八步法”  
就像前文所说,孩子确诊为多动症后,需要家长的付出。家长首先要调整好自己的心态,并且努力配合医生辅助孩子的治疗。怨天尤人或在孩子面前抱怨等行为,无疑会增加孩子的主观痛苦感受。有的家长妄图强迫孩子提高自控能力以对抗疾病,这是不明智的。多动症之所以是一种精神障碍,就说明它不是患者自己主观能控制的,患者更需要父母积极正向的行为引导。家长与孩子相处的时候,要采取“和善与坚定”的态度,既表达对孩子的尊重,又坚持原则。  
治疗多动症,培训患者的父母是一种主要的非药物治疗方法。目前的培训方法有两类,一种是为家长提供疾病和治疗相关知识的培训,另一类是行为管理培训。我们重点来说说“亲子成长八步法”这种行之有效的治疗手段。  
第一步,正确关注孩子,家长每天花15分钟和孩子待在一起,完全投入与孩子的轻松游戏,让孩子自己选择干什么(除了看电视),家长有选择性地表扬某些具体行为;第二步,用表扬获得和平和合作,给孩子提出一些简单温和的指令,要是孩子服从,马上对孩子进行肯定和表扬;第三步,当表扬无效时使用奖励,以增加孩子的服从行为;第四步,当表扬和奖励无效时可使用温和的惩罚措施,比如取消特权或者暂时隔离;第五步,把隔离法用于其他不良行为;第六步,对于孩子在公共场所的行为制定规则,规定遵守规则的奖励和违反规则的惩罚;第七步,协助老师帮助孩子;第八步,持续使用上述方法解决新出现的问题,使良好行为能够成为习惯并保持下来。  
此外,学校系统的干预会对多动症儿童产生积极作用,比较合适的干预目标是帮助儿童学会独立完成作业、更好地遵守老师的指令、分组活动时与同学友好合作。老师一味地让儿童控制小动作,反而会造成其对课堂的反感。如果儿童能够在课堂中的大部分时间专心听讲,那么轻微的小动作可以被忽略。  
具体来说,教室里尽量避免悬挂能引起儿童分心的装饰;老师要把一些重要的要求,比如不能辱骂别人、要耐心排队、回答问题要举手等制定成明确的规则,与多动症儿童进行沟通;对于多动症儿童表现出的良好行为要立即给予肯定、表扬,对于不良行为要立即进行制止。有时在行为干预早期,多动症儿童反而表现得更糟糕,这更需要老师坚定一致地对儿童的良好行为进行表扬,让孩子意识到老师的表扬是真诚的,从而慢慢增加自信,和老师有更多积极互动。  
来源:北京日报  
作者:杨兴洁 王一博(北京回龙观医院儿童心理科主治医师、承德医学院心理系学生)  
流程编辑 :L020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