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因入侵 史前入侵第一季( 七 )


当砍光了菲律宾宿雾岛(Cebu)上的森林时,岛上特有的10种鸟有9种灭绝了,而残存的第10种也步入灭绝的危机 。我们尚不知道如何借着这些小规模的整体灭绝,计量出全球物种的丧失,但是至少可以确定的一点是:因为灭绝事件确实发生了,纯粹根据“面积—物种数”关系曲线,计量全球的灭绝率势必偏低 。让我们想一想去除最后几百平方公里的自然保护区产生的影响:大部分的情况是原有物种的半数以上立即消失 。如果这些保护区内的物种是其他栖息地所没有的,正如无数雨林内的动物与植物所处的情况,那么生物多样性的丧失会难以计数地大 。
我们可以从世界上许多小栖息地的灭绝事件来推演 。试举一个极端的假想例子:如果雨林内栖息的物种都是局部性分布的,如同森地内拉山脉特有植物物种一般,只分布于方圆几平方公里的范围内 。随着砍除森林,物种丧失的百分率绝不会与森林面积的缩减成比例 。以此类推,在未来30年间,地球的森林面积不仅沦丧一半,同时也会失去近半的森林物种 。所幸这个假设有点过分,许多雨林中栖息的动植物物种,有广阔的地理分布范围,因此物种灭绝的速度会低于面积缩减的速度 。

基因入侵 史前入侵第一季

文章插图
电影《马达加斯加3》(2012)剧照 。
因此,雨林面积减半造成物种丧失百分之十到百分之五十之间 。但是别忘记,此物种丧失的百分率范围,只是考虑栖息地面积的影响而已,所以这个范围是低估的 。还有一些其他因素,例如,残存林区中若干物种,例如斯皮氏鹦鹉及新西兰槲寄生等稀有动物与植物,也会遭枪杀与滥捕而灭绝 。其他若干物种受到外界引进的疾病、外来杂草与外来动物(例如鼠与放归的猪)的入侵而消失 。随着栖息地日益缩减与人类侵占的增加,再次加剧物种的丧失 。
现在还没有人知道所有栖息地破坏的因素会造成怎样综合的影响 。然而最低限度地对热带雨林面积减半,就会灭绝百分之十物种的关系倒是可信的 。然而因为普遍较高的z值及其他尚未被计量因素的效应,真正的灭绝率在公元2022年达到百分之二十可能毫无困难,之后可能升到百分之五十以上 。如果目前未能遏阻环境破坏的步调,全球所有的栖息地算在一起,丧失百分之二十多样性绝非危言耸听 。
生物多样性沦丧的速度有多快?我做出的较确定的物种灭绝的估计,是当雨林遭到砍伐后“最终”将发生的数字 。“最终”到底是多久呢?譬如说,当某100平方公里的森林缩减到10平方公里时,若干实时性的灭绝就可能发生 。在理想状况下,若各物种之间的灭绝是独立的,整个事件的过程是以指数关系递减 。
戴蒙德与特伯(JohnTerborgh)采用指数递减模式来解决灭绝问题 。他们利用1万年前冰川纪结束时,海平面上升切断了小陆地与南美洲、新几内亚与印度尼西亚大岛屿的连接 。当海平面上升、海水阻隔这些小陆地时,它们便成为“陆桥群岛” 。例如多巴哥岛(Tobago)、玛格丽塔岛(Margarita)、科伊巴岛(Coiba)与特立尼达岛(Trinidad)等原是南美洲与中美洲大陆的一部分,并共同拥有该大陆丰富的鸟类动物群 。另一个类似的情况是,印度尼西亚的亚彭岛(Yapen)、阿鲁群岛(Aru)与米苏尔岛(Misool)在尚未成为外海近岸的岛屿之前,是连着新几内亚并有共同的动物群 。
戴蒙德与特伯研究鸟类,因为鸟类明显易辨,是适于用在研究灭绝率上 。两位研究者的结论相同:陆桥淹没之后,陆桥岛屿的面积愈小,其上的物种丧失愈快 。灭绝现象相当规律地采用指数递减模式 。特伯把这一分析应用到美洲热带地区的巴洛科罗拉多岛,那是因为开凿巴拿马运河形成加通湖(Gatun Lake)所产生的 。这个例子发生的时代不再是1万年前,而是进行研究前50年开始计时的 。已知灭绝的鸟类有13种,相当于原初所有108个繁殖鸟物种的百分之十二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