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向高傲的资本竟然给小小拉面馆捧场 , 这一切合理吗?为什么2021年互联网在资本眼里还比不上一碗拉面?兰州拉面现象 , 与资本的务实密不可分 。
陆玖财经就今年互联网的沉寂和投资圈的冷淡与北大经济学教授冯科交流 。 冯科认为这一方面归咎于消费的增速下降 , 资本对未来的预期不稳定 , 这其中不光有疫情的因素 , 也有政策原因;另外为什么2021没有互联网新风口 , 这就与监管息息相关 , 今年是互联网监管年 , 反垄断与重建资本秩序是主题 , 所以大家就谨慎了 , 没有人想做出头鸟 。
归根究底 , 还是因为互联网增速下行之后资本市场的热钱无处可去 , 只能选择有确定需求与现金流的实业 , 如此看来比起烧钱无止尽的社区团购 , 兰州拉面倒还真不算是个坏标的 。 于是 , 所谓的新消费投资热了起来 , 互联网成了投资人回避的标的 。
放在以前 , 很多互联网模式 , 的确是促进行业升级的良药 , 比如移动支付、直播带货、智能物联 , 然而当一二线城市的需求趋近饱和 , 资本把视线逐渐转向下沉市场 , 劣币驱逐良币的故事就开始了 。 面对价格极度敏感的人群 , 互联网模式不灵了 , 反而用“价格战”这类较为原始的竞争方式 , 显得更为有效果 。 临期尾货超市、直播达人降价促销、年轻人爱喝的元气森林、追捧的奈雪的茶、王小卤、文和友、甚至果酒、蜜雪冰城等等 , 成为投资人认为更接地气的投资标的 。
02
零和博弈的游戏结束了
所有事物都有自己的成长曲线 , 互联网企业也不例外 。 曾经 , 这个圈子凭故事诞生过太多神话 , 凭概念创造过太多风口 , 凭赢者通吃的斗狠精神吸引过太多资本 。 然而这样的零和游戏已经不合时宜了 , 在国家严查垄断、扶正资本秩序的大背景下 , 互联网企业的边际收益正急剧递减 。
随着竞争的加剧 , 所有的互联网玩家都期望在各个细分赛道改造原有产业 , 于是“互联网+”就成了互联网企业进入各个产业、整合上下游资源的好工具 。 我们固然不能忽略互联带动产业升级的积极作用 , 但各家幻想占据平台优势的互联网战火却真的乏善可陈 。
先发优势是互联网商业的第一要义 , 但当所有玩家都认定了同一块蛋糕 , 即便错失了先发优势 , 大家也会从产业链、低价补贴、服务品类等方面内卷 , 誓死逼退对手 。 不论是电商、短视频、还是社区团购 , 互联网战火都从一二线城市打到了下沉市场 。 如果不加控制与引导 , 烧钱到最后的玩家一定可以熬死竞争者 , 把市场牢牢掌握在手里 。
然而 , 目前这种互联网商业模式的后遗症就是 , 所有的创业者 , 都想着去做商业模式的创新 , 而不是底层科技的突破 , 毕竟做平台才能在短时间内得到成千上万倍的回报 。 虽然这很符合资本逐利的特性 , 但对于中国经济和互联网行业来说 , 这样的操作既不利于人民的长期福祉也不利于互联网企业的健康发展 , 中概股在二级市场的表现印证了这一点 。
中概互联(513050.SH)重仓腾讯(00700.HK)、阿里巴巴(BABA.US)、美团(03690.HK)、京东(JD.US)、拼多多(PDD.US)等主要中国互联网企业 , 该基金在2021年的拉胯表现直白反映出中国互联网企业在资本眼中的价值 。 中概互联ETF基金净值从年初2.650元的高点已跌至如今的1.50元 , 2021累计跌去了28%的净值 。 放眼望去 , 中国互联网企业 , 全盘皆绿 , 而资本对互联网越来越谨慎 , 却成为事实 。
今年互联网企业的下行趋势 , 首先有反垄断监管的原因 , 一系列针对“二选一”的不正当竞争罚款应声而下 , 阿里的182亿、美团的34亿皆是监管方释放不容忍恶意垄断的信号 。 信息安全与用户隐私的隐患问题也是今年互联行业被戳痛的软肋 , 6月低调赴美上市的滴滴(DIDI.US)、Boss直聘(BZ.US)、满帮等因数据泄露问题被调查 , 滴滴出行APP在7月4日被下架后至今未重新上架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