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种“多赢”的模式就是产业生态园区模式 。 “通过产业生态园区平台获取原本自身难以获取的资源 , 就可以成为企业乃至个人应对变革的法宝 。 ”邱文说 。
园区是城市发展的载体
“我们每天看了千百遍的城市 , 它可能正在通过科技园区暗暗酝酿新的能量与价值 。 ”在《深圳创新密码——重新定义科技园区》一书 , 邱文这样写道 。
陈宪认为 , 在中国的城市发展和城市化进程中 , 科技园区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 , 起到了特殊且重要的作用 。 比如城市的现代化就有着园区的巨大功劳 , 企业绝大部分进了园区 , 为城市空间格局调整提供了机会 。 而各种产业功能区的形成 , 也为城市现代化样貌创造了基础性条件 。 更深一点看 , 城市的经济社会发展与好产业、好大学息息相关 , 科技园区可以为城市带来好产业的发展 。
深圳的发展就是一个典型案例 。 2020年 , 深圳实现了近2.77万亿元的GDP 。 40年的时间里 , 深圳从“小渔村”迈向“国际大都市”的过程中 , 科技园区的发展起到了重要推动作用 。
陈宪表示 , 科技园区为城市带来的产业发展 , 集中表现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占比的上升 。 2020年深圳市战略新兴产业增加值1.03万亿元 , 占地区生产总估值比重达到37.1% , 就是最实在不过的证据 。
“北有中关村、南有深圳湾” , “深圳湾”园区品牌已闻名全国 。
如今的深圳湾科技园区引入高成长创新型企业超过1200家 , 既包括空客、埃森哲、华为、腾讯、中国移动、三星、大唐集团等11家世界500强旗下企业 , 也包括联发科、发那科、兆易创新、紫光展锐、微众银行、商汤科技、云天励飞等一批行业领军企业 , 以及54家上市公司(其中20家在入园后成功上市) , 初步形成了人工智能、5G通信、金融科技、智能硬件等重点产业链 。 园区入园企业年产值超2500亿元 , 贡献税收超150亿元 , 吸纳高端人才超15万人 。
陈宪认为 , 好产业是城市发展的基础和核心 。 科技园区是创新生态、产业生态、产业集群和产业链的载体 。 近几十年来 , 产业发展、城市发展甚至社会发展的故事 , 可以从科技园区开始 。
人才稀缺、地产模式等难题待解
尽管“园区化”和“生态化”是未来城市和产业的发展方向 , 但在实际发展过程当中 , 仍有一些难题有待解决 。
比如人才稀缺就是一大难题 。 “园区的产业生态运营是一个新的行业 , 和传统的‘园区运营’不是一回事 。 产业生态运营的本质是资源配置 , 它是一个新的高端服务业 , 需要专业的人才 。 ”邱文说 。
邱文表示 , 园区专业运营的过程就是资源配置、资源整合和价值再造的过程 。 园区运营人员必须成为产业专家 , 才具备产业资源配置的能力 。 但目前市场上还没有真正形成成熟的行业 , 大学也没有开设“园区运营专业” , 所以人才短缺是一大难题 。
不仅如此 , 从全国范围内来看 , 园区还面临着从“地产模式”向“生态运营模式”转型的问题 。 邱文认为 , 目前国内园区大部分还处于“产业地产模式”阶段 , 尚未形成完善的生态服务体系及创新的商业模式 。
中泰证券一份研报指出 , 从目前A股上市园区开发公司来看 , 当前阶段园区开发公司主要以土地二级开发为主 , 在盈利模式上主要由物业销售、持有物业出租为主要收入构成 。
邱文称 , 因为都需要建房子 , 导致园区行业一直被归入房地产行业 , 这对园区的创新发展是不利的 , 也影响政府产业政策的落地 。 房地产行业可以助力园区发展 , 但不应主导园区发展 。 科技园区的价值其实远高于物业管理型平台 。 所以 , 深圳湾科技在园区优质产业资源高度集聚的基础上 , 致力于加快发展园区专业运营业务及入园优质企业的股权投资业务 。 通过新商业模式的建立 , 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产业生态园区模式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