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图片
第四届世界顶尖科学家论坛“开放科学”圆桌讨论
“如今我们是人类命运共同体 , 我们只有一个星球 , 这是我们共享的星球 。 科学也要有分享的精神 , 学术会议、论文发表都是非常重要的机制 。 ”在11月1日举行的第四届世界顶尖科学家论坛“开放科学”圆桌讨论环节 , 2018年埃尼奖得主、中科院外籍院士王中林表示 , “如果有人有了非常精彩的灵感 , 应该将灵感向世界分享 。 ”
王中林表示 , 现在全球面临危机 , 包括新冠疫情、气候变化、能源危机等 , 我们需要新的工作计划来应对全球的变化 , 我们的研究也面临更多的挑战 。 “从一个学科到多学科的跨学科合作 , 才能够对复杂的科学问题给出答案 。 无论是博士生还是本科生 , 他们都是未来问题的解决者 。 我们要培养顶尖的科学家 , 让他们具有开放的心态和全球化的眼界 , 能让整个团队向一个方向前行 。 ”
“我们要改变教育方式 , 尤其要强调让学生发挥他们的创造力和好奇心 。 我们要做更多的人才教育和培育 , 最基础的学科都需要加强训练 。 ”王中林表示 , “最重要的是 , 我们也需要从0到1 , 让他成为开创这个领域的第一个人 , 并让更多的人加入 。 这是一个挑战……我们需要支持这样先驱者的研究工作 , 让他们能够深挖到某一个领域 , 找到伟大的发现 , 为整个人类造福 。 ”
对于“开放科学”这一主题 , 中国科学院院士、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美国工程院外籍院士杨卫表示 , “我认为开放科学的优点是可以帮助我们解决最重大的挑战 。 有时我们也需要解决两个维度的开放科学问题:第一个是让我们的成果共享;另一个是 , 让人们能够走到一起 , 让不同代际的科学家能够一起创造新的知识 , 就是让更多的人来参与我们的科学研究工作 。 ”
“开放科学是一个复杂问题 , 我们必须用一种平衡的态度来对待 。 一方面有责任 , 另外一方面要考虑到各利益相关方 , 他们都参与到开放科学当中来 。 ”杨卫表示 , “我认为全球的趋势会变得越来越开放 , 随着现在通信技术的发现 , 包括互联网 , 包括我们用微信等各种各样的工具 。 与此同时我们也会对成果进行分类 , 这也会大家有益 , 正如世界顶尖科学家协会的宗旨 , 就是将全球顶尖科学家汇聚起来 , 来共同的做好更多科学沟通的工作 , 同时也增加科学的包容性 。 ”
2019年拉斯克奖获得者迈克尔·谢帕德同样从年青科学家培养的角度说明自己对“开放科学”的观点 , 他认为要在培养年青人的时候 , 向他们传递较大的愿景 。 “我们想要进行一些科学项目工作时 , 其实在开始也免不了会有一些批评 , 但是你要有勇气 , 克服这些批评 , 努力地进行科研工作 。 这也是我想给到年青科学家的话 , 在你能取得成果的时候这些辛苦都是值得的 。 ”
对于杨卫和迈克尔·谢帕德所强调的与年青人交流重要性 , 2006年诺贝尔化学奖得主、世界顶尖科学家协会主席罗杰·科恩伯格补充道 , “我觉得教育学中只有一点最重要 , 就是学生上完课之后要对这个学科更感兴趣 , 而不是失去兴趣 。 哪怕你填鸭式地灌输很多知识 , 学生不感兴趣 , 这也是毫无益处的 。 归根到底 , 我们希望学生上完课以后对课程更感兴趣 , 学到更多的知识 , 这就是为什么教学的过程当中要和学生互动 。 ”
第四届世界顶尖科学家论坛于11月1日至3日在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临港新片区举行 。 论坛有包括68位诺贝尔奖得主在内的131位世界顶尖科学奖项获得者、28位中国两院院士、132位国内外顶尖青年科学家、未来“小科学家”代表 , 以及来自国际组织、国际顶尖高校及科研机构、知名企业界的嘉宾代表及其他各界嘉宾数百人参会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