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大学法学院研究生,清华大学深圳国际研究生院

今天给各位分享关于“清华大学法学院研究生”的核心内容以及“清华大学深圳国际研究生院”的相关知识 , 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 。
清华大学法学院(清华大学深圳国际研究生院)
1867年 , 在首都文同博物馆当英语教师的美国人丁韪良收到了一份新的邀请:他应邀在文同博物馆讲授国际法课程 。
丁韪良随后回到美国 , 去耶鲁大学学习国际法 。 两年后 , 这位美国传教士回到北京 , 并被正式任命为文同博物馆的首席教师和国际公法教师 。
于是 , 在这所专门培养外交、翻译人才的教育机构的课程设置中 , 首次出现了一门法学课程:“七年:讲化学 。 天文计算 。 国际公法 。 练习翻译书籍 。 ”
总理事务办公室
英属托马斯·查尔德拍摄于1870年至1890年间 。
这是中国教育机构开设的最早的法学课程 。 从此 , 法学逐渐进入中国教育体系 , 进入成千上万学者的视野 , 成为他们的人生选择 。
此后的百余年间 , 从清末的北京法学院、北洋大学 , 到民国时期各大高校设立的法学系 , 再到建国后逐渐遍地开花、崛起的“五院四系” , 中国法学院分合合 , 在时代的风风雨雨中 , 培养出一代又一代闪闪发光的法律人才 。
这是动荡的100年 , 动荡的100年 。 无论战火纷飞 , 还是国家动荡 , 中国的法学教育始终在星星之火中继续前进 。 几代法律人学习成长 , 薪火相传 , 共同追寻法治之光 。
1被埋没的线索:中国法学院300张老照片
今天要给大家推荐的这本书叫《不再有过去:中国法学院编年史》 , 讲述了这段历史中的过去 。
100年前的法学院课程是什么样的?
【清华大学法学院研究生,清华大学深圳国际研究生院】100年前法学院老师的年薪是多少?
谁是《万国公法》最初的中文译者?
中国近代第一所法学院叫什么名字?
作为一个法律人 , 你知道李大钊可能是你的校友吗?你知道郁达夫曾是北京法政大学的讲师吗?你知道徐志摩曾经是法律系学生 , 法学专业考了90+吗?
在本书中 , 作者饶有兴趣地选取了八个历史横断面 , 仔细解剖 , 耐心研究 , 以小问题看大历史 , 力图展现百年来法学教育机构的历史变迁 , 以及法学学者及其个人命运的跌宕起伏 , 喜怒哀乐 。
左右滑动以查看目录 。
-左右滑动-
值得一提的是 , 作者在撰写本书的过程中 , 为了真实还原历史细节 , 收集整理了近300张珍贵的老照片 。 每一个背后 , 都有着时间深处的线索空 , 静静的封在纸里 , 等待着被读者打开 。
打开页面 , 这些凝固在影像中的瞬间会带你回到现场 , 感受埋藏在历史中的寂静和硝烟 。
20年详细考证:中国法律人从何而来?
法律是一个关注当下和现实的群体 。
然而 , 如果没有一个漫长而丰富的过去 , 我们对现在的理解就会局限于当下 , 孤立而不成熟 。
作为法律人 , 你可能一直很好奇:中国的法律人从哪里来?中国的法学教育是如何一步一步走到今天的?我们的法律和法理如何与时俱进?
本书的作者姜鹏先生就是其中之一 。
姜鹏 , 博士 , 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副教授 , 中国法学会商法研究会理事 。 1993年至今就读于吉林大学法学院 , 分别于1997年和2000年获得法学学士(经济法专业)和法学硕士(民商法专业)学位 。 2003年6月获中国政法大学民商法专业法学博士学位 。 2003年10月至2005年9月在北京大学法学院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 。 目前主要教授商法、商业伦理、批判性思维等课程 。 主要研究方向:商法、商业伦理与社会责任、商业制度史、法律史、工商管理教育等 。 著有《政商关系:中国商法导论》(法律出版社 , 2016)、《商事制度考证集》(清华大学出版社 , 2017)、《后来必有清风:吉林大学法学院历史手稿(1948-1998)》(法律出版社 , 2018)、《明明德:大学的伦理基础》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