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乐福VS山姆:以会员制为名的逃离、内卷和暗战】02
会员制赛道“暗战”变“明枪”
无独有偶 , 盒马也在近日表示 , 从去年 10 月首店开业至今 , 盒马 X 会员店长期遭遇“断供”情况 。 此外 , 在上海以外的城市 , 也有供应商迫于山姆压力停止了与盒马 X 会员店的合作 。 对于此事 , 陆玖财经向盒马方求证细节 , 盒马方表示暂时不予置评 。
沃尔玛方向陆玖财经发来的回应表示 , 山姆并未看到有关方提供任何直接或间接的事实 , 表明山姆会员店存在所谓的“二选一”问题 。 同时 , 沃尔玛方也在这份回应中表示 , “企业应专注自身特色开发 , 不断对商品和服务进行创新 , 简单的商品复制和同质化竞争 , 真正损害的是消费者的利益 。 ”
孰是孰非 , 尚需有关部门的权威调查 。 但值得一提的是 , 这并非沃尔玛山姆首次被指对供应商下达“下架令” 。 早在2015年 , 就有媒体报道称 , 沃尔玛为防范物美集团的首家会员制商店尚佳顺利开业 , 向其供应商下通牒令 , 要求全线下架在尚佳的商品 。
相对于沃尔玛对尚佳的狙击 , 在当下反垄断的大背景下 , 家乐福与山姆的争执也被舆论所放大 。 在业内看来 , 双方争执的背后 , 实际上是会员制赛道“暗战”变“明枪”的开端 。
“即使山姆坐实‘二选一’ , 对山姆来说也是有委屈的成分 。 ”河南一商超采购高管告诉陆玖财经 , 会员制的本质在于差异化的供应链 , 能购买其他商超无法提供的高性价比产品 , 才是会员愿意掏会费的根源 。 换句话说 , 山姆会员商店的产品 , 即使沃尔玛也无法共享它的优质供应链 。
上述采购高管还表示 , 会员超市更像是买手制的精选 , 可选品牌并不多 , 但品质皆为上乘 , 培育消费者在这里产生“决策放权”的习惯 , 但前期需要付出比较大的选品和培育成本 。
随着中国新中产阶级的崛起 , 会员制商超也迎来了增长期 。 尤其是会员制商超鼻祖Costco 2019年进入中国后 , 22-24亿元的销售业绩让诸多传统商超羡慕不已 , 纷纷喊出了大干快上与“抄、操、超”(抄学业务模式、学会操作流程、最后超过它)的商业策略 。
例如 , 家乐福在首店公众开放日称“未来三年内 , 将中国市场的100家大卖场门店升级改造成会员店” 。 盒马、Fudi、永辉、北京华联等一大波玩家都在努力学习中寻求超越 , 散发强烈的“唯快不破”互联网基因 。
佛系20年的山姆终于等来新中产阶级消费升级的风口 , 也等来了群狼环伺和内卷——随着会员制超市内卷 , 远郊策略降低成本的仓储式超市正在向市中心迁移;在国内消费者尚难以接受先缴会员费再进场的消费模式下 , 会费也正在降低门槛 。
03
传统商超近“黄昏”?
对于零售界“黄埔军校”家乐福来说 , 它参与和见证了中国零售业近30年的风云变迁 。 如今的境遇 , 也是当下整个传统商超业的缩影 。
回到1995年圣诞节 , 家乐福在北京开出了首家名叫“创益佳商场”的大超市 , 自创的“大卖场”模式对于见惯百货商店的老百姓来说 , 无疑是个极其新鲜的事物 。 此后的家乐福在中国零售业一路走高 , 2004年底它在中国内地门店数量达到57家 。 也正是这一年 , 家乐福靠着单年2亿人光顾的数据 , 成为中国当之无愧的“零售之王” 。
与此同时 , 永辉、大润发等本土品牌也凭借各自的差异化商业策略群雄并起 , 在中国零售业形成了百花齐放的局面 。
随着电商与新零售的崛起 , 人、货、场的重构让传统商超辉煌不再 。 对于深挖供应链和消费需求的传统商超来说 , 新零售更像是直接新建了一座城 , 以前的护城河再深也没用 。 即使是不服输的大润发创始人黄明端也发出“时代抛弃你 , 连一声再见也不说”的感慨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