蒸馒头引发的思考!

周末休息,在家里揉面蒸馒头,因为平时上班忙,馒头也是我们必备的主食。毕竟自己蒸的馒头,吃得干净放心。蒸馒头两种方法:一是听别人说自己领悟,二是看视频边学边实践

蒸馒头引发的思考!

文章插图
同样是蒸馒头,同样是揉面发酵,但是蒸出来的馒头还是有千差万别的,我蒸出来的口感就是差一点,我记得我第一次蒸馒头,没有发起来,成了死面馒头。不想他人蒸的,放在手里一捏,它就缩小了。手指一放,它就恢复原形了。我的自以为是因为想得简单,不就是蒸馒头吗,把发酵粉、水或牛奶、面粉放在一起,揉就可以了,揉到三光(面光、手光、盆光)就可以了。后面醒上半小时就可以了,上锅一蒸就可以出来了。同样的过程,不一样口感。我是听她人给我说了一下,也没有仔细看揉面过程,我就是按着子的思路来,蒸了几次。结果是儿子、爱人都是提意见。我的经验主义不就是蒸馒头吗?我是个大人还需要指导吗?经验主义在作怪,想着自己是成人,有经验,把事情想的简单了,虽然把工作做完了,但是蒸的馒头,没有赢得儿子、爱人的称赞,那就要想想自己在蒸馒头的过程中,那些环节疏漏了,或是我的操作步骤不对。开始学习改变专门在手机上搜索了一下,文字、视频都看了不少,对比看一下,自己到底有哪些地方没有做到。看完视频、文字总结一下:前面我发面是用手凭感觉,先是面粉,后是发酵粉,再是水,我是一面加水,一边用手和面,感觉可以了,就不在添水。网上教程呢,先是面粉,后是发酵粉,再是水,区别是我是用手,教程是用筷子搅拌,我第二天按照教程操作,用筷子搅拌,把面粉搅拌成棉絮状,然后用手开始揉面。你猜一下结果如何呢?揉出来的面非常软,我前面揉的面那是有点硬了,一个软,一个硬,通过对比就知道了,不过这次是爱人落饼子了。不管做任何事情都是有规律和方法可循的,就看我们自己是否愿意去学习和改变了。是自己凭着经验摸索,还是先学习一下,再结合自己的理解,去实践。自己摸索,费时间,效果会打折,就像我蒸那个馒头,前面没看,就是按着自己的理解,一直是这样操作,他们也没得选,必须要吃。要是放在工作中,我要是这样服务,我们客户是不会那么客气的。有时候我还是有点自以为是,这个态度不能有,还是要听听反馈,听听他们的意见。学习和摸索,我们会做得更好,我这周在蒸馒头,不是在我上次蒸馒头上的改进吗,蒸出来的馒头,绝对也是比前面蒸的好吃,因为蒸馒头主要是揉面和发酵,揉面的过程优化了,发酵的过程也是有改变的,最终的结果也会有所改变。拥抱改变,成就无限我们工作中,边学习、边实践,边完善,听听领导、客户的意见,我们的工作也是在不断优化和提高。我们在接触新的事物时,虽然开始的时候,没有可以借鉴的,我们是盲目摸索,没有头绪。但是在我们有点思路的时候,我们还是要学习和总结的,这样可以使我们少走弯路,少碰壁。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