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交利器”表情包是门好生意吗( 二 )


画出适合自己的表情包 , 是“阿宝宝”系列作者杨盼盼的创作初衷 。
“2015年我正处于一段恋情之中 , 希望用表情来传达情侣那些微妙的情绪 , 在微信表情商店里搜索了一番 , 没有看到想要的表情 , 就决定自己画一套 。 ”杨盼盼说 。
在杨盼盼看来 , 除了抒发情感 , 表情包还能降低沟通成本 , 让社交变得更为顺畅 , “比如在工作群里表示感谢 , 如果只说谢谢两个字 , 会显得有点冷淡 , 发一个情绪饱满的鞠躬小人表情 , 对方就能明白你的意思 。 说到底 , 表情包就是为通过屏幕交流的人提供了一个看到‘脸’的机会” 。
张雯自称“表情包大户” , 她曾尝试一周不使用表情包 , 可坚持了不到半天就放弃了 。
“表情包就像张面具 , 戴习惯就摘不下来了 , 特别是和不那么熟的人寒暄时 , 每个人都藏在表情包背后 , 让或可爱或戏谑的表情来替自己发声 , 不发表情包简直不知道说什么才好 。 现在我只有和朋友聊天时才不会经常发表情 , 因为有很多话可以说 , 也不用担心冷场 。 ”张雯说 。
年轻人需要源源不断的表情包来“热场” , 对表情包更新换代的需求也随之高涨 。
“表情包像纸巾 , 是消耗品 。 一套表情包连着用上一个月就有点腻了 , 特别是带有流行语的表情 , 一段时间不用就会过时 。 ”杨盼盼说 。
从受众角度观察 , 表情包市场依然“生机勃勃” 。
表情包:IP孵化的“前站”
90后青年钟超能凭借“乖巧宝宝”表情包收到超过50万元赞赏收入的新闻 , 曾为表情包行业注入一剂“强心针” 。
对于大部分创作者来说 , 全职创作、靠表情包收入生活 , 还只是“看上去很美” 。
杨盼盼曾算过一笔账 , “第一套表情拿到了1100元左右的赞赏 , 第5套时降到了500元 , 发送量和下载量也是逐步递减的状态 , 除了宣传不够、用户基数少等自身原因外 , 表情包总量变大、竞争激烈也是重要因素 , 想靠表情包收入生活 , 目前还不大现实” 。
在张聪看来 , 表情包行业有着很明显的“先发优势” 。
“‘小崽子剧场’第一套表情2013年刚在微信公众号上发出时 , 微信表情商店都还没有上线 , 用户不能批量添加表情 , 要先下载图片 , 再一张张导回到微信里 , 很麻烦 。 可也正因为做得比较早 , 相对容易‘出头’ , 积累下一批用户 , 且有机会接到广告合作定制等工作 , 才攒下创业的‘第一桶金’ 。 ”张聪说 。
据张聪介绍 , 自2016年辞职创业 , 在他的收入构成里 , 表情包赞赏部分一直占比不高 , “即便现在广告商较偏向短视频推广 , 表情包定制收入有所下降 , 广告收入依然是最多的 , 此外还有周边产品售卖、商场办展等收入 , 单靠表情包收入很有限 , 它本身还不能形成产业链 , 更像是IP的延伸 , 起到的是导流作用” 。
曹洁用“眼熟”来形容表情包的推广效果 , “从形象到IP , 最大的成本是试错 , 通过拍一部电影来测试某个形象的价值 , 失败概率是很高的 , 相比之下 , 表情包量级既轻 , 传播又迅速 , 如果一套表情包能让一万个人先对这个形象‘眼熟’ , 那接下来的IP孵化就好开展了” 。
从这个意义上说 , 表情包更像是IP孵化的“前站” 。
不过 , 曹洁也注意到 , 随着宠物、明星类表情包数量渐增 , IP类表情包的市场份额也受到一定影响 , “市场一直在变化 , 表情包也有着自己的发展趋势 , 并不完全与IP挂钩 , 只能说二者联系密切” 。
IP开发:殊途同归
近日 , 张聪在杭州某座商场举办了为期一个多月的校园主题线下展览 。 “小崽子剧场”的各位“演员” , 也从线上转移到教室、篮球场、教学楼、小吃街等场景 。 在此之前 , 张聪已经办过4次职场主题的商场展览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