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篇博士论文后记看哭读者:母亲说她不能死,因为她要让我上学( 二 )


“上天眷顾可怜人 。 我竟然被北大录取了 。 后来 , 我才知道 , 我是北大在安徽招的23个文科学生里的最后一个 。 我还从别人那里知道 , 我们县重点中学有个复读的学生分数比我还高 , 但没有被北大录取 。 我是打心眼里感谢那一年北大在安徽的招生老师 。 是这位老师彻底改变了我的人生轨迹 。 ”
作者感慨:“我考上北大的消息传到了小山村 。 村里人不知所措 。 或许他们永远也不会想到我会考上中国最好的大学 , 也不会想到从小受到晦气的我会有这么好的成绩 。 但人情冷暖、世态炎凉 , 情况往往就是这样 。 村民们变得比谁还快 。 他们马上给我家送礼 , 还张罗了要送我上学 , 见面了还时常请我去他们家吃饭 。 要知道 , 在考上之前 , 我几乎没在他们家吃过一次饭 。 那种感觉真是太讽刺了 。 ”
文末 , 肖清和愧疚写道:“直到今天 , 除去在香港的两年 , 我在北大整整生活了8年 。 期间 , 欢乐多于泪水 , 幸福多于痛苦 。 但是 , 一想到家里的情况 , 忍不住还很痛苦 。 尤其是想到自己还没有能力让母亲安享晚年 , 心中甚是愧疚 。 ”
以下为文章全文:
早就想好 , 要在论文后记时好好写上一笔 , 以资纪念 。 可是 , 真的要写后记时 , 却提笔忘言 , 竟不知从哪里开始 。
在我上学的22年(1987-2009)中 , 充满了坎坷与风雨 。 7岁时 , 母亲想让我上一年级 , 因为交不起钱 , 只好先上幼儿园 , 荒废了宝贵的一年时间 。 12岁时 , 家里勉强让我上到五年级 。 差一点因为交不起考试费用 , 而失去参加小升初考试 。 班主任老师来我家做工作 , 可是 , 实在没钱 。 结果 , 班主任老师代我交了钱 。 我考了全乡第二名 。 然而 , 这个成绩丝毫没有给我带来喜悦 。 相反 , 却是无尽的痛苦 。 因为我不知道我家从哪里弄到学费 。
邻居家的孩子都没有考上 , 相反却因为有钱 , 可以买上初中 。 当他们兴高采烈、欢声笑语地去镇上上学时 , 我只能在家里帮忙干农活 。 村里有家好心人 , 也是同一姓的家里人 , 想资助我上学 。 我很高兴 。 可是 , 很快希望就落空了 。 因为他家里人的反对 , 他也不得不放弃资助我的想法 。
那一年秋天 , 同龄人都在新学校上学 , 过得让人兴奋、让我充满想象和向往的中学生活;可我 , 只能在家里放牛 。 牛是一种很灵性的动物 , 我和它逐渐成为好朋友;慢慢的 , 我可以把它放在山上 , 而不去管它 。 因为 , 这样我可以自己看书 。 那个秋天 , 我背完了整整一本宋词 。 直到现在 , 我所能记住的宋词都是那时背诵的 。 每当黄昏来临之时 , 我就和牛儿一起回家 。 和我家共养这条牛的大爷 , 总是毫无留情的批评我放牛不认真 , 牛儿没吃饱 。 满怀委屈的我 , 也不做争辩 , 只是在想 , 我不适合放牛吧 。
可能看官想知道 , 为什么我家会这么穷?
人是没法选择自己的出生的 。 1980年我出生于安徽潜山一个小山村 。 可能对于潜山 , 看官没有什么印象 , 但是这个地方出过程长庚、张恨水、余英时等大家 。 古南岳(现称天柱山)就在县西北方向 , 相传大乔、小乔就生活在这个地方 。 而古南岳下面的潜河两岸曾是古皖国所在地;古南岳亦被称为皖山 。 安徽简称皖 , 亦是从此而来 。
我们村里大部分都姓萧 , 相传是从河南迁过来的 。 我家到我爷爷(曾做过保长)的时候 , 开始衰落 。 我爷爷有三个孩子 , 我父亲是老小 。 大叔脚残疾 。 奶奶在我出生之前不久就去世了 。 二叔是个瞎子 , 很早就去世了 。 父亲读过新式学堂 , 但为人怯懦 , 没有主见 , 且不会生活 。 母亲则好强 。 我8岁时 , 爷爷病逝 , 家中无一分积蓄 , 多亏一位医生资助了20块钱 , 才最终办了丧事 。 爷爷去世后 , 家势每况愈下 。 母亲无奈开始四处做生意 , 一开始是收破烂 , 后来是做蔬菜生意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