淄博高青 淄博高青有什么景点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胡允鹏 通讯员 朱秀珍 李晓艺
有人说,都市喧嚣早已不是心之归处,乡村田园才是诗意生活栖息之所 。
对于身处江北的齐鲁之地,又恰逢是盛夏的我们来说,能寻觅到一处河渠纵横,水草丰茂的水乡是一场幸事 。

淄博高青 淄博高青有什么景点

文章插图
在淄博市高青县,就有一处有“蓑衣水乡”之称的小村 。古朴雅致的民宿、极具乡野气息的农家乐招牌,整齐的白墙灰瓦,再加上水波静美,鱼儿尽欢的湖水,“岁月静好,安之若素”意境就此而来 。
公开资料显示:蓑衣樊村位于淄博市高青县东部,黄河南岸,大芦湖湿地自然保护区中心 。该村周围三面环水,湿地面积万余亩,湖塘星罗棋布,原生态的蒲苇满地、荷叶连天,可谓诗意盎然 。
据史料记载,明末清初年间,有一樊姓人士在这里定居,以编制蓑衣闻名,固取名:蓑衣樊 。
三山渺渺鸾鹤远,七泽茫茫蓑笠寒 。6月这日,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走进蓑衣樊村,充分感受到黄河流域的传统文化在这里延续、传承,远观两岸蒲苇满地、田间鸥鹭翔集,近可荡舟湖上穿梭于花海之间,独有的慢生活令人心生向往 。
淄博高青 淄博高青有什么景点

文章插图
而难以想象到是,眼下这个声名远播的旅游村,在十年前,还只是省级贫困村 。
记者查阅获悉,历史上的蓑衣樊村曾多次遭受黄河水的侵袭,产生了大片盐碱地 。为沉清黄河水,蓑衣樊村三分之二的土地成了沉沙池,耕地骤减 。“再加上黄河水的浸渍,粮食收成寥寥,村民只能靠种稻打鱼为生,产业结构单一,基础设施薄弱,增收途径有限 。”蓑衣樊村党支部书记司国营告诉记者,2011年前后,村民人均年收入不过2000元左右,村集体经济收入几乎为零 。
张萌是地地道道的蓑衣樊村村民,同时也是蓑衣樊村蝶变的见证者 。
“我在村里开了一家小超市,一开始,村里没多少人,收入特别低 。”张萌说 。
这几年,随着村里的基础设施得到极大改善,在张萌眼中,蓑衣樊的路宽敞起来,游客多了起来,“现在村子的发展特别好,我现在一年收入也能有3万多元 。真心希望村子能发展的越来越好!”
据介绍,近年来,在政府政策支持下,蓑衣樊村完成所有农户卫生改厕、村内巷路全部实现硬化、基础设施不断完善,达到“五通十有”标准条件 。
同时,在当地镇党委、政府协调下,蓑衣樊村制订了乡村旅游与脱贫攻坚相结合的方针,开发了多种乡村旅游体验项目,包括充分利用135万专项扶贫资金建设的2015年和2016年大芦湖旅游项目 。
“现在村子发展越来越好,在各方共同努力下,村集体经济收入达到30万元,突破‘空壳’、稳定增加,完成了‘扶贫村’摘帽 。”司国营说 。
撑一支竹篙,不需要远方的康桥 。在黄河南岸的蓑衣樊村,也能找到不曾拥有过的逍遥 。
近年来,蓑衣樊村坚持“黄河风情、湿地风貌、生态庄园、湖畔特色”发展思路,建设了东方红会议室、人民公社大食堂,配套建有蓑衣客栈、荷香码头游船湿地观光采荷、稻田钓蟹等旅游项目 。
淄博高青 淄博高青有什么景点

文章插图
许延芝是村里蓑衣樊老鱼馆的店主兼服务员 。她说,自村里大力发展旅游项目后,她明显感受到在家门口务工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
“很多外地游客都想来尝尝我们的特色鱼,特别是节假日,村里就和赶集一样,游客和车辆很多 。客满是经常的事儿,游客们对我们评价很好……咱自家的房子,没人工费没房费,我很满意 。”许延芝说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