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风水图片


2011年6月24日,我有幸随团到浙江省武义县郭洞村参观考察 。
郭洞,是中国民俗文化村、中国历史文化名村、中国AAA级旅游区,被誉为“江南第一风水村” 。初听到郭洞村之名时,以为这个村人都姓郭,到了才知道,郭洞村人不姓郭而姓何 。之所以叫郭洞村,是因为该村“山环如郭,幽邃如洞”,自然风景很好 。郭洞村至今已有600多年历史 。

江南风水图片

文章插图
考察团在郭洞何氏宗祠前合影 。
【江南风水图片】据《武义县志》记载,元朝至元三年(1337年),宋朝宰相何执中的后人仿珍藏于北京白云观的学仙子争道宝图《内经图》营造村庄 。据说建村时讲究“风水”布局,因而“砌城墙形成水口,建回龙桥聚气藏风,植村周树木善化环境,规划民居、通道并巧设七星井”,形成“山环如郭,幽邃如洞”的绝佳人居环境,故名郭洞 。
元朝中叶,时任广东按察司副使的武义县城人何渊与郭洞村在朝任参军的赵姓人家联姻,何渊之子娶赵参军之女为妻,生何寿之 。元朝至正十年(1350年),何寿之到郭洞村看望外婆,被郭洞翠嶂千重、古木参天、碧溪双注、奇峰叠现的秀丽景色所吸引,流连忘返 。深谙“风水”之道的何寿之确信郭洞“山不深而饶竹木之富,水不大而尽烟云之态,是万古不败之地”,顿生迁居之意 。在征得祖父和父亲的同意后,何寿之举家迁居郭洞 。此后的640多年,何氏子孙绵延不断,村内外的何后裔近5000人,成了香火鼎盛的望族 。
郭洞人崇文尚学、习武 。400多年前,郭洞村就创办了私塾“啸竹斋” 。清康熙年间扩改为“凤池书院”(院原址已毁) 。郭洞村曾流传着一首“读书歌”:一代绝书香,十代无人续 。书不读,祠仪薄,纵有儿孙皆碌碌 。明清两代,郭洞村共出过秀才、贡生、举人146名,其中35名武秀才、1名武举人 。
郭洞村融山水、古树林、古桥亭、古寺院、古城墙等景观于一体,80多棵明代万历年间的古树,密布于古城墙内外,“风景这边独好” 。古人赞曰:“郭外风光凌北斗,洞中锦秀映南山” 。郭洞人很有环境保护意识,村中的生态环境至今保存完好 。走进郭洞,只见林深泉幽、竹木苍翠、山珍丰富、水土宜人 。用今天的话说,这里是一个天然大氧吧,郭洞村人就生活在这个天然氧吧中 。所以,郭洞是著名的长寿村,村民健康长寿,平均寿命高达85岁以上 。
值得一提的是郭洞何氏宗祠 。这个何氏祠堂比较有特色,是一座储满古文化的祠堂 。始建于明万历三十七年(1609年),总面积1200平方米,是郭洞20多幢明清古建筑中的代表,建筑恢宏,气度不凡 。祠内的古戏台辉煌华丽、古朴典雅,满梁的恩荣匾额显示着这里地灵人杰,后院与祠堂同岁的罗汉松,冠大形美,是省内难得的古树珍品 。历经400多年的风雨洗礼,郭洞何氏宗祠仍不失其文物价值 。
1998年,郭洞何氏宗祠被辟为旅游景区,一年四季游人络绎不绝,郭洞人因而收入不薄 。负责接待参观考察团的何老告诉我,今天郭洞人能吃上“旅游饭”,全凭何氏先祖的恩赐和何氏先贤倡导的环境意识 。所以郭洞何氏宗祠的大门联曰:“入堂思起敬,绳武乐明伦 。”时刻提醒族人:要敬祖爱宗,要继承祖先基业,要明人伦,立志、博学、笃行 。(2017-5-1于广州)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