肥胖本身是一种疾病 , 也是多种慢性病的危险因素 。 儿童肥胖最重要的长期后果是肥胖及其相关健康危险可持续至成年期 , 不仅对当前及成年期的心血管系统、内分泌系统、呼吸系统和消化系统带来危害 , 还会影响儿童的运动能力及骨骼发育 , 对行为、认知及智力产生不良影响 。 《中国居民营养与慢性病状况报告(2020年)》结果显示:我国6-17岁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率超过了20% 。
健康的饮食行为可以促进儿童体格、智力发育和健康发展 , 也有助于预防肥胖 , 主要包括以下几点:少吃高能量密度食物、合理选择零食、不喝含糖饮料、足量饮水;规律进餐 , 吃好早餐;多在家就餐 , 少在外就餐;保持良好的就餐氛围 , 专注进餐等 。
应给孩子准备小分量食物
少吃高能量密度食物
鼓励2岁以上儿童膳食保证食物多样 , 在日常膳食中适量食用全谷物 , 增加新鲜蔬菜摄入 , 保证奶制品的摄入量 , 适量摄入鱼禽畜肉 。 少吃油炸食品、含糖烘焙糕点及小吃、糖果等能量密度高的食品 。 食物多样性不足的儿童患超重肥胖的比例更高;保证食物多样性 , 在一定程度上可预防超重肥胖 。
小份的食物有利于控制儿童体重 , 减少肥胖的发生风险 。
经常摄入高能量密度食物 , 与儿童体重增加和肥胖有关;经常摄入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 , 增加全谷类食物摄入有利于肥胖的预防 。
奶及奶制品有利于控制超重肥胖 , 而乳饮料可能增加肥胖风险 。
关键推荐
保证食物多样,每天摄入12种以上食物 。
选择小份的食物 。
多吃蔬菜水果,适量全谷物、鱼禽、蛋类、瘦肉及奶制品 。
控制能量摄入 , 少吃高能量密度食物 。
过多摄入禽畜肉可能增加儿童肥胖风险 , 而鱼类摄入可能有利于控制儿童肥胖 。
合理选择零食 , 少喝或不喝
含糖饮料 , 足量饮水
摄入高能量密度的零食、含糖饮料与儿童肥胖有关 。 目前我国儿童的饮水量普遍偏低 , 研究显示 , 足量饮水有助于增加饱腹感 , 降低总能量的摄入 , 对控制体重、降低超重肥胖风险有益 。 建议儿童合理选择零食 , 避免或减少含糖饮料、果汁、烘焙食品、薯片、糖果等能量密度高、营养价值低的零食摄入 , 养成足量饮水的习惯 。
关键推荐
吃好正餐 , 适量选择零食 , 控制每天总能量摄入 。
合理选择蔬菜水果、奶制品、坚果等零食 , 限制高能量密度、高糖、高盐、高脂肪零食的摄入 。
不喝或少喝含糖饮料 , 足量饮水 , 首选白水 , 少量多次 。
在外就餐时更容易摄入
脂肪、高能量食物
在满足总能量和营养素需要的基础上 , 在相对固定时间摄取食物具有一定的健康意义 。 在控制总能量摄入前提下 , 进餐次数与儿童BMI呈负相关 , 适当增加进餐次数可能会降低儿童超重肥胖的发生风险;每天吃早餐且早餐食物多样有利于降低儿童超重肥胖风险 。 此外 , 进餐地点也可能会对体重产生影响 。 在家就餐与膳食质量呈正相关 , 而在外就餐时更容易摄入脂肪、高能量食物 , 尤其是选择以炸、煎、烤为主要烹饪方式的西式快餐食品 , 可能会增加超重肥胖的发生风险 。 因此建议在保证儿童每天总能量摄入适宜的前提下 , 规律进餐 , 每天吃早餐 , 能自己做饭给孩子吃最好 。
关键推荐
在保证儿童每天总能量摄入适宜的基础上 , 规律进餐、适当加餐 。
每天吃早餐且保证早餐食物多 。
多在家就餐 , 少在外就餐 , 少吃高脂肪、高能量西式快餐 。
吃饭时电视等外界干扰
是儿童肥胖的危险因素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