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成都的Model Y车主说 , 她起初看中的是空间 , 但用起来之后爱上了Model Y的露营模式 , “可以开空调、换气、后排放倒 , 天气冷了还可以开篝火模式 。 开一晚上空调也就掉80公里-90公里的电 , 我觉得不算太耗电 。 ”
“便宜又不失格调的东西不多了 , 特斯拉算一个 。 ”有车主如此对《财经》采访人员表示自己购车的理由 。
销量激增 , 一切购车优惠都被取消 。 此前新车主如果通过老车主推荐购得新车 , 双方都可获得有效期为6个月的1500公里超级充电免费的奖励 , 而自9月18日起 , 该车主引荐奖励被取消 , 目前购车不享有任何形式的优惠 。
《财经》采访人员了解到 , 特斯拉员工购车与普通消费者同样价格 , 但可以免费开通价值6.4万元的FSD(Full Self-Driving , “完全自动驾驶”)功能 。
公开信息显示 , 今年三季度 , 特斯拉在中国市场收入达31.13亿美元 , 同比大增78.5% 。 今年前三季度 , 特斯拉在中国市场营收90.15亿美元 , 超过去年特斯拉全年收入66.62亿美元 。
在10月8日的特斯拉2021年股东大会上 , CEO马斯克对上海工厂的表现大加赞扬:“上海超级工厂有着惊人的车辆质量和运营效率 , 做得非常棒!”
有媒体消息称 , 特斯拉已全部偿还当时为建设上海超级工厂所借的贷款 , 共计14亿美元 , 用时短短16个月 。 这笔贷款原定的偿还期限为5年(60个月) 。
降价不降品质 , 特斯拉的以价换量 , 笑的是马斯克 , 哭的是同行 。
伴随新能源汽车的消费理念逐渐普及 , 加上产业扶持政策的春风 。 从新能源汽车企业的内心小九九来看 , 最佳的策略就是以燃油车为锚 , 坚守原有价格 , 赚取相应利润 。 然而 , 这一攻守同盟已然被特斯拉打破 , 出于个人理性的选择 , 特斯拉率先降价 。
最终的结果就是 , 所有新能源汽车被迫进入价格内卷 , 以求获得消费者的青睐 。 降价的车企将变多 , 频率越来越高 , 降价幅度越来越大 。 即便 , 它们可能明白:以价换量未必能带来高利润 , 但都希望通过比拼耐力、熬死对手 , 以求赢者通吃 。
到2030年 , 马斯克给特斯拉定下的销量目标是年销2000万辆 , 并表示有信心能保持至少50%的交付量增长率——而2020年全年 , 特斯拉的销量刚突破50万辆 。
罗兰贝格全球高级合伙人、汽车行业中心负责人郑赟对《财经》采访人员分析道 , 世界第一个高科技的电动车概念 , 由特斯拉提出 , 其品牌溢价很高 , 本身有强吸引力 , 奠定了独一无二的市场地位 。 此外 , 特斯拉领先的自动驾驶功能 , 也是吸睛之处 。
鲶鱼特斯拉身后 , 其他玩家仍热衷搭便车
9月 , Model Y已经取代了常年SUV销冠哈弗H6的地位 。
截至今年8月 , 上市十年的哈弗H6已经累计99个月成为中国SUV销量第一 , 而在9月 , 超过哈弗H6的不是一直以它为目标的长安CS75 , 也不是SUV鼻祖本田CR-V , 而是今年初刚上市的纯电动汽车——特斯拉Model Y 。
要知道 , 这是两款定位完全不同的车型 , 并不存在直接竞争关系——哈弗H6售价9.89万元起 , 是自主品牌代表 , 主打性价比;Model Y售价27.6万元起 , 科技感强 , 品牌力突出 。
这正是特斯拉作为“价格屠夫”的可怕之处 。 特斯拉“降价—销量提升—成本下降--再次降价”模式正在行业内引起连锁反应 , 它的打击范围上至BBA , 下至自主品牌 , 对每个车企都产生影响 。
不过需要指出的是 , 单一月份的销量具有特殊性 。 按照特斯拉的规划 , 上半季度生产的汽车主要用于出口 , 下半季度则面向国内市场 , 9月的“爆单”跟特斯拉的交付节奏息息相关 , 甚至是前几个月积压订单的集中体现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