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风扢雅 火树琪花是什么花( 二 )


唱完戏,贾府“闹”元宵就是赏钱之“闹”:
贾母笑说:“难为他说的巧!”便说了一个赏字,早有三个媳妇已经手下预备下小笸箩,听见叫赏,走上去,向桌上的散钱堆内每人便撮了一笸箩,走出来向戏台说:“老祖宗、姨太太、亲家太太赏文豹买果子吃的!”说着,向台上便撒,只听豁啷啷满台钱响,贾珍、贾琏已命小厮们抬了大簸箩的钱来,暗暗的预备在那里……
贾母说:赏!只听满台钱响,贾母和众人大悦 。
赏钱如下雨,撒得满地都是!欢天喜地,富贵风流尽在其矣!
欢乐一阵接一阵 。更热闹的是吃酒时,席间玩起击鼓传花的游戏,行“春喜上眉梢”的令,“闹”上加“闹”,喜上加喜:
那女先儿们皆是惯的,或紧或慢,或如残漏之滴,或如迸豆之疾,或如惊马之驰,或如疾电之光而忽暗,其鼓声慢,传梅亦慢,鼓声疾,传梅亦疾 。
鼓止而梅花落到谁的手上,谁便说一个笑话 。贾母和凤姐分别了说了个“巧媳妇吃猴尿”和“聋子放炮仗”的笑话 。尤其是凤姐数贫嘴的那段描写,大家被逗,乐得前仰后合 。有戏有酒有游戏又有笑声,把元宵“闹”到了欢乐的高潮 。
吃元宵家宴,又是说书听戏,吃酒上汤后又上元宵,再赏“慧纹”以衬富贵,然后是击鼓传梅讲笑话,对“闹”元宵的气氛层层渲染,层层递进 。
第五十四回还写到了元宵放烟火的情景,也突出一个“闹”字:
贾蓉听了,忙出去带着小厮们就在院内安下屏架,将烟火设吊齐备 。这烟火皆系各处进贡之物,虽不甚大,却极精致,各色故事俱全,夹着各色花炮 。
接下来:
说话之间,外面一色一色的放了又放,有许多的满天星,九龙入云,平地一声雷,飞天十响之类的零碎小爆竹 。
过年,至正月十五闹元宵,就算把年过完了 。贾府“闹”元宵,放烟火爆竹,不但增添喜庆气氛,还要驱赶邪气,期待来年带来好运气 。
“年”,传说中它是一种不吉祥的像壁虎一样的爬虫 。一年之中,如果没看到它就会平安无事,否则就会带来晦气 。因此,每一年的除夕和正月十五年尾,必点篝火或燃放爆竹“闹”一“闹”,以驱赶它;或弄一些好吃的东西喂饱它,好让它离开,这叫“过年” 。因此,过年时,除夕也好,“闹”元宵也好,要点灯、燃放烟花和爆竹进行“闹”一“闹” 。正月是农历元月,一元复始,万象更新 。正月十五“闹”元宵,“闹”是庆贺,图的就是吉祥如意 。
欢迎转发我们的微信订阅号,您的每一次转发,都是对我们的最大支持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