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调歌头苏轼原文

1、水调歌头苏轼原文《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作者】苏轼 【朝代】宋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 , 兼怀子由 。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 , 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 , 月有阴晴圆缺 , 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
2、水调歌头赤壁怀古《赤壁怀古》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画 , 一时多少豪杰 。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羽扇纶(读音:关)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 。
万里长江及其壮美的、景象追忆了功业非凡的英俊豪杰,抒发了热爱祖国山河、羡慕古代英杰、感慨自己未能建立功业的思想感情 。
《水调歌头》
明月几时有 , 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惟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 , 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 , 低绮户 , 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
俯仰古今变迁,感慨宇宙流转,厌薄宦海浮沉 , 在皓月当空 、孤高旷远的意境氛围中,渗入浓厚的哲学意味,揭示睿智的人生理念 , 达到了人与宇宙、自然与社会的高度契合 。
3、水调歌头苏轼落日绣帘卷《水调歌头·落日绣帘卷》:落日绣帘卷,亭下水连空 。知君为我新作,窗户湿青红 。长记平山堂上,欹枕江南烟雨,渺渺没孤鸿 。认得醉翁语,山色有无中 。一千顷,都镜净 , 倒碧峰 。忽然浪起,掀舞一叶白头翁 。堪笑兰台公子,未解庄生天籁 , 刚道有雌雄 。一点浩然气,千里快哉风 。作者:苏轼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 。北宋著名散文家、书画家、文学家、词人、诗人,是豪放派词人的主要代表 。赏析:这首词在艺术构思和结构上,具有波澜起伏、跌宕多姿、大开大合、大起大落的特点 。下片的描写和议论,豪纵酣畅,气势磅礴,词中出没风涛的白头翁形象,犹如百川汇海,含蓄地点明全篇主旨,给读者以强烈的震撼 。全词熔写景、抒情、议论于一炉,既描写了浩阔雄壮、水天一色的自然风光,又其中贯注了一种坦荡旷达的浩然之气,展现出词人身处逆境却泰然处之、大气凛然的精神风貌,充分体现了苏词雄奇奔放的特色 。
4、水调歌头怎么背《水调歌头》:是词牌名之一,又名《元会曲》、《凯歌》、《台城游》、《水调歌 》,双调九十五字 , 上片九句四平韵、下片十句四平韵 。唐朝大曲有“水调歌”,据《隋唐嘉话》,为隋炀帝凿汴河时所作。宋乐入“中吕调” , 见《碧鸡漫志》卷四 。凡大曲有“歌头”,此殆裁截其首段为之 。九十五字,前后片各四平韵 。亦有前后片两六言句夹叶仄韵者 , 有平仄互叶几于句句用韵者 。名篇有宋代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宋代陈亮的《水调歌头·送章德茂大卿使虏》,毛泽东的《水调歌头·游泳》《水调歌头·重上井冈山》等 。
例如:苏轼 《 水调歌头安石在东海 》
安石在东海,从事鬓惊秋 。中年亲友难别,丝竹缓离愁 。
一旦 功成名遂,准拟东还海道,扶病入西州 。雅志困轩冕,遗恨寄沧洲 。
岁云暮,须早计,要褐裘 。故乡归去千里 , 佳处辄迟留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