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板巨头京东方供应链公司掀上市潮 莱特光电能否打消市场疑虑?( 三 )
真实研发能力受关注
查阅莱特光电前后两轮问询问题不难发现 , 除了供应链依赖性问题 , 监管层对莱特光电的核心技术研发能力同样多次质疑 。
招股书中 , 莱特光电表示 , 公司发展经历多个阶段 , 2010年公司设立后主营业务为从事专用化学品、电子化学品贸易 , 自2013年就开始进入显示材料领域 , 开始研发、生产并销售OLED中间体及液晶材料 。
2016年 , 莱特光电确立了以OLED有机材料为核心的发展战略 , 开始进入OLED有机材料最核心的OLED终端材料领域 。 2016年1月 , 莱特光电挂牌新三板 , 2017年10月 , 公司股票终止挂牌 。
21世纪经济报道采访人员查阅其挂牌期间的报告发现 , 2017年之前 , 公司的相关研究鲜见针对OLED终端材料产品的研究信息 。
直至2016年 , 莱特光电与专业从事OLED材料研发、生产、销售和服务的企业韩国公司MS合资成立莱特迈思 , 引起MS作价出资的六项专有技术之后 , 莱特光电才正式开始从事OLED终端材料的开发 。
莱特光电披露称 , 莱特迈思成立初期 , 技术来源于MS 。 经过多年发展 , 莱特迈思研发、生产团队通过消化、吸收再创新 , 在MS原有技术基础上 , 突破原有成果 , 形成了具有自身特色的核心技术体系 , 公司其后的产品及技术开发皆独立于MS 。
2020年6月 , 公司收购了MS持有的莱特迈思49%股权 。 MS退出莱特迈思后 , 公司凭借自身的研发能力正在不断地提升产品性能并拓展不同的应用领域 , 开发出了新一代Red Prime等材料 。 2020年上半年 , 公司自主研发的OLED终端材料产品收入占OLED终端材料产品收入的比例已经超过95% 。
招股书显示 , 莱特迈思成立初期 , 来自MS的6项专有技术是公司技术基础 , 公司取得上述专有技术后派遣主要技术人员去韩国进修 , 才获得OLED终端材料研发生产能力 。
受益于MS的技术入股 , 2017年下半年 , 莱特光电的终端材料生产基地才建设完成并通过京东方审核 。 2018年 , 公司开始向京东方供应自产产品 。
2020年 , 莱特光电收购MS持有的莱特迈思所有的股权 , 公司与MS业务合作划上了句号 。 但是双方的合作关系终止并不顺利 , 据21世纪经济报道采访人员了解 , MS曾因此将莱特光电诉至公堂 , 后经双方协商才达成2亿元收购价格和解 。
21世纪经济报道采访人员注意到 , 招股书中直至申请上市前夕 , 莱特光电才公开了6位核心技术人员团队 , 其中薛震、冯震、马天天、杨雷、高昌轩等人在报告期初已在公司任职 , 公司首席科学家金荣国于2019年9月才加入公司 。
莱特光电称 , 报告期内 , 公司的核心技术人员未发生重大变动 , 这意味着之前公司派遣韩国进修的主要技术人员就是现有的核心技术团队 , 因此 , 公司是否真正具备突破关键核心技术的能力受到质疑 。
由此 , 上交所直接问询公司的相关核心技术是否具有技术门槛 , 是否存在易被模仿、被替代的可能性 , 是否为行业通用技术 , 是否存在快速迭代风险 , 并要求公司进一步说明目前主要技术的来源 。
值得注意的是 , 莱特光电此次上市募资10亿元 , 其中7.18亿元将用于“OLED终端材料研发及产业化项目” , 其余3亿元将用于补充流动资金 。 而此前报告期内 , 公司每年投入的研发费用仅分别为1099.99万元、1838.01万元、2945.09万元和1428.55万元 。
相比起拟投向研发项目的募资金额 , 单从招股书披露的数据来看 , 公司的前期核心技术的投入非常有限 , 其目前声称的公司核心产品和自有专利打破了国外厂商的专利封锁 , 其中真实的技术水平如何、研发能力能否持续突破 , 这都将是市场关注的问题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